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傳統中醫藥 綻放新光芒
中醫藥作為傳統寶藏,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特有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也為現代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做了有力補充。當前,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中醫藥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國家在政策、科研等領域也加大扶持力度,使得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新機遇。2017年,各類鼓勵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政策法規競相出臺,中醫藥行業迎來了諸多發展良機,未來,傳統中醫藥必將綻放新光芒。
制度完善助力中醫藥加速發展
近年來,中醫藥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據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有中醫類醫院3966所,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5.2萬人,中醫類門診部、診所42528個。2015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9.1億,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2691.5萬人。中醫藥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以及重大疫情的防治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中藥產業快速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曾在公開場合介紹,目前中國中藥產業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2016年,中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600億元,占全國醫藥工業的近1/3。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同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鼓勵發揚“中醫治未病”思想,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2017年7月1日,我國首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正式實施,第一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發展方針和扶持措施,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部署,“中西醫并重”的表述再一次表明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重視。
中醫藥新業態不斷涌現
隨著移動互聯的廣泛發展,中醫藥產業也加入到了移動互聯的行列中來,通過手機很容易就能查詢到眾多中醫藥相關APP,有科普中醫知識的、講解中醫方劑的以及對日常生活做出中醫指導的,類型十分豐富。這些APP只是中醫發展新業態的部分表現,更多的如智能配藥、煎藥等形式早已深入到了市民的生活中。
為緊跟時代、推動中醫和當前互聯網+時代的融合,2017年12月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深化中醫醫療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中醫養生保健互聯網服務等方面繪制了“互聯網+中醫藥”發展路線圖。
《意見》為我們描繪了未來“互聯網+中醫藥”的藍圖。《意見》指出,未來中醫智能化的碩果將體現在諸多方面——智能化的中醫藥醫療服務,將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等技術運用其中,將中醫醫囑延伸到網絡之上;“智慧藥房”的建設將便利中藥煎煮、藥品配送、用藥咨詢等服務;中醫健康云成為集健康體檢、體質辨識、健康評估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終端,實現中醫健康數據的采集、管理、應用和評估;大數據研究平臺將整合患者就診、中藥材生產和貿易、藥物研發等方面的數據,突破中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技術問題。
社會辦中醫機構迎來新機遇
基于當居民日益豐富的就醫需求,我國當前公立醫療為主的現狀要滿足所有類型的患者,顯得有些吃力,因此,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社會辦醫。無論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都提到了要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也是《中醫藥法》的一大亮點。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司長桑濱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歷史上中醫藥起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現實中,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是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需求,提高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及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具有傳統服務特色的中醫機構發展還相對薄弱。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精神,中醫藥事業發展要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積極促進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發展,在堅持公立中醫醫院主導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此外,《中醫藥法》也將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關于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政策法律化、制度化,明確了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的權利,鼓勵依法開辦中醫診所或個體行醫,支持符合中醫特點的行醫服務方式。
中醫藥成為一帶一路中國名片
隨著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對外交流合作,中醫藥在全球的傳播與應用越來越廣泛。201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注冊100種中藥產品,建設50家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可以說《規劃》為未來中醫藥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而實際上,我國傳統中醫藥在走出去的路上已經取得了較大發展。據2016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顯示,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法律法規,18個國家和地區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聯酋和俄羅斯等國以藥品形式注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有53個國家和地區194個會員團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有67個國家和地區251個會員團體。同時,2016年,中國中藥類產品出口總額達34.26億美元,中醫藥已傳播至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逐漸融入國際醫療體系。(記者 祝鳳嵐/文)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醫藥 加速發展 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