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跳槽新常態(tài):求職更像是“嘗試” 有人2年換5份工作
“工作了,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徐曦在香港確定第一份工作時,父親從上海的家中打來電話:“好好干,爭取穩(wěn)定下來。”
電話里,她內(nèi)心翻江倒海。在香港的頂尖大學,她花五年時間修完了社會學本科和碩士學位,只需工作一年,就能拿到香港的永久居留權(quán)。可她的專業(yè)很難在香港找到稱心的工作。
為了居留權(quán),家里幫她找了一份豪華酒店的前臺工作。徐曦每天站立9小時,“做和5年專業(yè)學習毫無關(guān)聯(lián)的工作”。同事進修的大多是兩年的酒店管理專業(yè)。她們能熟練地操作復雜的房務系統(tǒng),用小本子記好每一個客人的需求。徐曦總是出錯,收錯了錢不敢承認,值班時要他人插手幫忙。被醉酒的顧客指著她的鼻子破口大罵。主管委婉地說:“你學東西有些慢。”
3個月后返校參加畢業(yè)典禮,徐曦因為晝夜顛倒,胖了20斤,面色憔悴。同學好奇地問她在做什么,她扭扭捏捏,“酒店營銷。”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5)》顯示,在中國,城市流動人口的平均流動時長為4.4年。畢業(yè)四五年后,多數(shù)年輕人將走向安家落戶,或是選擇離開的十字路口。
徐曦開始衡量,自己的選擇是否值得。當年的大學好友基本回了大陸,香港本地朋友總隔層紗,聊不到一起。晚上排遣寂寞的最好方式,是去日本拉面館吃碗面,有時因為工資低,只能點最便宜的。
父親在電話里和她嘆氣:“不管在香港還是回上海,我們都希望你幸福。不然回來吧。”
專家李家華發(fā)現(xiàn),和20年前不同,現(xiàn)在人們不再把頻繁更換工作,甚至跨越行業(yè)、城市當成丟人的事兒。這表示國內(nèi)職場日趨成熟,是不用大驚小怪的“新常態(tài)”。
“年輕人離職率高是全世界的趨勢。美國人一生平均換7.5次工作。”李家華說,從經(jīng)濟角度上講,第三產(chǎn)業(yè)占主導的發(fā)達國家,工作靈活多變,跳槽機會多是發(fā)展的標志。從個人發(fā)展角度去理解,“人們每個階段的追求、想法都不同,不是一份自始而終的工作能涵蓋的了。”
一位和徐曦、趙旭同年畢業(yè)的女孩覺得,換工作是個無所謂的事兒,因為“工作機會到處是,不難找”。第一份工作離職時,恰巧是春節(jié),她獨自一人去拉薩過了年。在旅店灑滿陽光的屋頂上,她拿手機發(fā)了幾個微信,投了幾份簡歷,很快就收到了“年后面談”的回復。
趙旭又動了換工作的念頭。第二份工作半年的新鮮勁兒過去,她開始在周末加班時,羨慕朋友圈里的那些“陽光和大海”。領導確實充滿活力,卻也“全是套路”。“每次說一堆體己話,灌雞湯,但最后一定有句‘雖然累,這個還是要完成’等著你。”
加班似乎沒有盡頭,她開始受不了。周日晚上常態(tài)化通宵,替領導草擬周一的周報,她時常邊哭邊整理文檔,在大學宿舍群“求安慰”,然后順手寫個辭職報告。周一天亮前,再把辭職報告刪了,抹把臉去上班,多擦點粉底,“開始新的循環(huán)。”
趙旭暫時沒辭職,她每天瀏覽手機里的求職軟件,打算看準機會就離開。至于新工作,“不能太閑,但也不能太忙,一定要適中。”
這是個挺難實現(xiàn)的目標——在中國,80后和90后占據(jù)了加班總?cè)藬?shù)的90%以上。《2016智能出行大數(shù)據(jù)報告》顯示,北京、深圳和廣州的下班高峰都集中在21點30分左右。
“想找一份充實又不加班的工作好像挺難。那就一直換,換到滿意為止。畢竟,工作了,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趙旭說。
有句話,趙旭從沒和領導坦白:“工作是沒變,可我對生活的認識又變了啊。”
“想想曾經(jīng)罵過我的臉每天在面前晃,我坐不住”
在趙旭糾結(jié)的5個月里,同年畢業(yè)的王銳已經(jīng)換了3份工作,從北京跳到了天津,又回到北京。甩掉前兩份工作的理由簡單且一致,“他們居然敢罵我?”
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從事美食品牌營銷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他的主管是個20多歲的女孩。主管讓他為一場線下活動準備物料。王銳不接受,“我的任務是線上運營。”主管當著幾個女同事的面斥責他,譏諷他“眼高手低”“沒擔當”。
王銳很惱火,“她就比我大兩歲,憑什么?”
“想想曾經(jīng)罵過我的臉每天在面前晃,坐不住。”換了工作去天津,王銳找了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運動器材生產(chǎn)廠家。工資只有六七千元,還沒上份高,可頭銜是“營銷總監(jiān)”,一個人負責品牌營銷,直接對老板負責,這讓他很受用。剛?cè)肼殨r,老板和王銳吃飯、聊天,談“宏大的商業(yè)藍圖”,王銳覺得,感覺對了。
可工作出了問題,老板拍桌子、摔手機,清晨5點打電話讓他到辦公室檢討。王銳覺得云里霧里,“你頭一天還拿我當哥們,第二天就罵我?”
歷經(jīng)了一次兩小時的訓斥后,王銳提出了這個疑問。老板愣住了,一字一頓地說:“你要不挨著,要不就滾。”王銳也愣住了。第二天,他交了辭呈。
知道了王銳的近況,他的大學同學林沐笑個不停:“這就辭職了?單位里真正的糟心事,可不是領導罵人的問題。”
林沐畢業(yè)后去東北某省會的市電視臺當記者,簽勞務合同好一通折騰:黨委負責人告訴他找勞務派遣公司,后者把他踢給臺里的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又說“這事兒該由你們制片人解決”,制片人剛開始說即刻處理,過了幾天又說這事兒歸頻道總監(jiān)管。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跳槽 求職 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