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滿足家庭“托育期待”需共同發力
編者按
“全面兩孩”政策的落地,使托育難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議題。面對托育需求與供給間的巨大落差,全方位的托育制度設計勢在必行。在構建0~3歲托育服務體系上,如何進行制度設計?政府層面如何推動?怎樣保證托育質量?……這些都是滿足社會托育期待應該充分考慮的問題。明確職責、整合資源、加強監管、完善標準……如何讓身處“人生起跑線”上的幼童得到更加完備的照料,應成為持之以恒的關注焦點。
喜得“千金”,這讓已是3歲男孩爸爸的盧偉(化名)興奮異常,然而,高興之余,愁人的事情不期而至:前不久,兒子的幼兒園放假,原本幫他帶女兒的雙親,實在無暇照看這個調皮的孫子。盧偉夫妻倆都是單位的骨干,請假兩個月根本沒有可能。“如果單位里或者社區有個托幼機構就好了,每天上班的時候把孩子送去,下班的時候帶回來。”
盧偉的“托幼期待”充滿現實意義,而托幼難也是不爭的事實。據了解,“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后,像盧偉一樣的家庭不在少數,尤其是對于有0~3歲孩子的家庭來說,他們獲益于“全面兩孩”紅利,卻又被托幼難的社會現狀所累。
期待背后困難重重
今年11月份,北京市朝陽區平房鄉一家教育機構被停止辦學,讓眾多家長不知所措。該機構現已開辦6年,共有23個孩子,年齡都在0~3歲。機構負責人表示,6年間一直在尋求各種方式去取得針對0~3歲嬰幼兒托管機構的資質,但區教委尚無相關審批。
“我們家孩子9個月,還只會爬的時候就送過來了,幾年下來比較依賴這邊。”一家長表示,因為夫妻倆是雙職工,孩子原本是家里老人照顧,但老人生病后身體吃不消,便送來這個離家不遠的教育機構托管。突然接到停辦通知,家長們一時不知所措。“也不能把孩子自己扔在家里,實在不行就只能讓老家的父母停下手里的活兒,過來照顧了。”另一位家長說。
“如果要想針對0~3歲嬰幼兒提供托管服務,可先取得幼兒園辦學許可證,再配備相應師資來經營。”平房鄉政府文體辦一名工作人員說。
0~3歲托幼為何這么難?上海市政協委員黃綺經過調研后分析,機構內提供公共托育服務的資源不斷萎縮是一大因素。以教育系統為例,為確保本市幼兒園3~6歲兒童入園,公辦幼兒園已基本取消3歲以下的嬰幼兒托班服務。
據了解,幼托不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列,大部分地區的0~3歲托幼機構的主辦者主要包括地方婦聯、衛生計生部門、總工會等部門和團體,很容易出現“誰都能管、誰都不直接管”的情況。從全國范圍看,有托幼需求的孩子高達3000萬,全國0~3歲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1%,遠低于某些發達國家50%入托的比例;而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75.5%,離百分之百入園也有很大距離。
另一方面,社會力量申請開辦托育服務困難重重,運作不規范。“社會力量開辦的早教機構沒有托育服務資質,但因為有社會需求,仍有機構偷偷開設托育班級。”黃綺說,這些機構辦學的經濟、財力、場所、人員等很難達到教育、民政部門等出臺的社會辦學要求,且國家尚未出臺關于托兒所、早教中心等其他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規定。因此,盡管社會有需求,由于主管單位不明、監管單位多頭等因素,申請開設托育服務的機構困難重重。
政府要正視需求明確職責
在江蘇無錫市梁溪區金星街道,2016年共辦理生育服務證780張,其中“二孩”辦證299張。社區計生干部在對生育“一孩”后的育齡婦女上門隨訪后獲知,有生育“二孩”意愿的比例大概30%,多數人不愿再生育“二孩”,顧慮首先是養育孩子經濟成本較高,其次是孩子從出生后到上幼兒園這段時間無人照看。
相比于3~6歲的兒童大部分可以進入幼兒園,0~3歲兒童的照顧責任主要由家庭來承擔,成為影響家庭尤其是婦女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天津市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3歲以下兒童入園比例極低,在有0~3歲孩子的家庭中,有77.29%被訪者需要托幼服務,但只有14.71%的孩子進入了相關托幼機構。
然而,據了解,目前0~3歲托幼工作存在政府主管部門不明確、缺乏統一準入標準和規范等問題。
“0~3歲托幼工作不僅關乎女性就業與發展,更影響人口再生產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吳曉蓓表示,政府需要正視0~3歲托幼實際需求,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明確政府對公共托幼的責任和義務,明確教育、人社、民政和衛生等行政部門在0~3歲托幼工作中的具體職責。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細花表示,早在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曾下發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決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區等14個地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并對試點任務、內容和有關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通知要求,試點地區建立政府主導,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分工負責,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管理體制,明確各有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分工,切實把0~3歲早期教育指導納入公共衛生和教育服務體系。
但多年過去,翻閱試點城市的政府職能網站和當地媒體報道,未能查詢到相關的試點經驗和情況總結。“政府要承擔發展嬰幼兒托管公共服務的主體責任,明確主管牽頭部門。”黃細花建議,要將托幼服務納入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并引導和調動社會各界正確認識托幼的公共服務性質,制定具體的實施規劃及相關政策。
同時,專家也提醒,托幼機構更需法律保障。有專家表示,目前針對0~3歲嬰幼兒的學前教育,法律上還是一片空白。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前提是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托幼公共服務的標準和內容。
整合社會資源普及托育服務
據了解,在多年以前,不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曾自辦過“托兒所”或是幼兒園,解決了大量職工的托幼需求,讓家長可以安心上班,還可以就近哺乳和探視孩子。然而,隨著國企改革,不少企業辦幼兒園、托兒所跟著轉制,在市場化的過程當中,有的托兒所不復存在。
公辦托育服務資源的不斷萎縮,讓家庭對于社會力量所辦托幼機構的需求隨之攀升,但有辦學許可證的民辦托兒所數量少之又少,在深受歡迎的同時又供不應求。
“0~3歲嬰幼兒的托育難問題,雖然出現在家庭中,但與社會需求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是分不開的。”黃綺認為,解決問題時,不能把壓力全部歸結家庭承擔,政府需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發揮主導作用。她建議,政府應該提供公共托幼資源,尤其是在社區普及公共托育服務方面。
與黃綺的想法不謀而合,黃細花表示,政府應加大投入和政策傾斜,發展質優價廉的公共托幼服務。對各種形式的托幼機構進行政策引導和政策扶持,如,通過以較低的租金提供更多共建配套場地給民辦托幼機構,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降低托幼機構的運營成本,支持托幼機構發展。通過政府與民辦托幼服務合作共建,以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設立各種形式的托幼項目,提供適當的財政補助。
同時,她認為,為減少公共托幼服務機構的壓力,政府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和家庭開辦幼兒日托服務,鼓勵社區內有意愿和能力的人員,如空巢老人、全職媽媽、退休和待業人員等參與照料嬰幼兒。
鼓勵整合社會資源普及托幼服務的同時,也應加強對托幼機構的監管。多名專家表示,照看0~3歲孩童的托幼機構是當下新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新事物,在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下,整合各類社會資源興辦托幼機構的探索值得提倡,但探索對托幼機構的監管機制有著更大的現實意義。
據了解,在一些城市,沒有任何注冊的家庭托育坊廣泛開設,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有的是以“教育咨詢公司”注冊開辦的托育早教機構,讓家長難以放心。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地方政府對托幼機構存在監管空白。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沈福俊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何看護照料處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幼童,中國缺乏相關專業標準;對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的一兩歲兒童,看護照料人員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具有怎樣的文化和心理素質等,亦缺乏相關的規定和必要的專業培訓。他認為,學前教育應包含更寬泛的內涵,并向前延伸至幼兒園之前的養護階段。
“從長遠來看,托幼應以社會為主,政府為輔,政府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行業要求與標準,其中包括辦園宗旨、收托規模、成人與兒童的比例、工作人員資歷、場地面積及設備、營養衛生、保險項目、相關人員職責等。”黃綺說,政府應鼓勵企業辦托幼,這樣對于解決職工托幼難題會更加直接和方便。為規范并引導民辦托幼機構的經營服務質量,也可以組織專家制訂民辦托幼機構的設置規定和管理辦法,以及營利和非營利民辦學前教育的管理制度,激發民辦托幼機構的辦學動力。(記者 韓亞聰)
編輯:趙彥
關鍵詞:托育期待 全面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