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企業文化中一定要有“創新精神”
中國早已是制筆大國,但大量圓珠筆筆頭的“球珠”卻依賴進口,這一度成為中國制造的尷尬。“筆尖鋼”甚至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關切。太鋼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筆尖鋼”的尷尬,讓他們深感責任重大。
2017年初,經過無數次艱辛的攻關之后,太鋼“筆尖鋼”面世,引起國內外一片震驚。
“筆尖鋼”的研制成功,表面上看是企業面對市場需求的本能反應,其實背后的支撐是創新。
多年來,創新已經成為太鋼重要的企業文化,也是其競爭力的源泉。
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是企業創新的著力點。市場需要什么,企業就應該有針對性地生產什么樣的產品來滿足需求。客戶的不滿意、不如意實際上是企業創新的方向。正因此,太鋼不斷完善產、銷、研、用協同運營機制,促進生產、營銷、研發和用戶的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由營銷經理和技術經理組成的“雙經理制”團隊優勢,推動服務用戶、搶占市場的能力持續提升。同時,不斷強化“先期介入”營銷模式,深度參與到下游用戶設計、研發、使用的全過程中,為用戶提供最適合的產品,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
瞄準未來,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不斷攻克難題,是企業創新的路徑和方式。太鋼有10多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型攻關團隊,隨時跟蹤國內外重大項目,有16個科研實驗室和先進不銹鋼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承接國家和省級諸多重大科研項目,用心用力解決好國家在關鍵技術、關鍵材料、關鍵裝備方面的重大難題,不斷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人才是創新的“源頭活水”,人才集聚,創新才能水到渠成。多年來,太鋼一直倡導“聞新則喜、聞新則動、以新制勝,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的創新文化,加大對創新人才的激勵力度——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命題承包制,科技人員自由組閣、自主選題、按貢獻參與分配,上不封頂,實行即時激勵,項目攻關成功一個,獎勵一個;推動“藍領創新”工程,形成全員創新、迎接挑戰的氛圍;完善分配機制,讓貢獻與收入相稱。而除了調動創新人才、一線工人的積極性,太鋼還在各層級領導中弘揚企業家精神,力爭使他們成為創新要素的整合者,創新活動的組織、推動者。
科技創新既是企業的生存發展之道,也是企業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在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有一批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并且,這種創新不僅僅是技術上、材料上、產品上的“硬件”創新,還應該包括企業管理上、經營理念上、用人機制上的“軟件”創新。
創新可以更應該成為一種企業文化。創新不息,企業成長、發展不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企業 企業文化 太鋼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