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月租金2060元的單間公寓竟然是隔斷
工業大院違建公寓也攬客
“剛搬進來,還沒收拾呢。”手機上,是租客大飛新搬的合租公寓,房門口安裝的是電子密碼鎖。和李元一樣,大飛也是剛剛搬離了原本正在租住的公寓,而且,直到搬家那一刻,他才知道那是一棟由工廠大院改建的違規公寓。
“那是通州宋莊派出所對面的公寓,名字叫‘安和文創園’。”大飛介紹,今年夏天,他在海淀五路居租住的板房不能住了, 后來找到了這家安和文創園,位于六環外與燕郊交界的宋莊鎮,今年8月份新建的公寓,大概有7座,每座公寓3到4層,外立面干凈,安裝了監控和門禁,房間內是一室一廚一衛的布局,租金是700元一個月,取暖費是350元一個月。“當時就是想著能找個租金便宜點的房子,所以,就往六環外跑了,距離地鐵3公里多的距離就靠自行車解決。”大飛說,租房時,運營方就說自己是有經營資質的,讓租客們放心。
“但是,大興的一場火,讓我警覺了,我這才發現,自建公寓里連最起碼的消防噴淋和煙感都沒有。”那一天,大飛才知道,這家名為安和文創園的公寓,其實是由工廠大院改建的,并不是正規公寓。此前,就有通知單告知租戶此類公寓不能再住人,但房東趁著大家上班,把每個房門上的通知單都撕掉了,直到上月26日才知道原委。
混亂的市場亟待監管
2015年開始,北京的租賃市場開始蜂擁出現一種面向年輕人的青年公寓,自如公寓、“YOU+公寓”、蛋殼……其中不乏有知名企業運營的身影。然而,伴隨著這種出租公寓的面世,各種爭議和問題就不曾中斷。比如,公寓甲醛嚴重超標,自帶家具的質量和設計都差強人意,免費寬帶帶寬不夠,昂貴的服務費,隨處可見的隔斷房,甚至被發現是違建。
“各種出租公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中介托管房屋。”中介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寓運營方都是先從市場中回收租賃房源,統一裝修后對外出租給個體租客,從中賺取利潤。而增加隔斷無疑是提高利潤的一種方式,且是一種最常用方式。
就在上周,位于團結湖的自如驛也因為存在重大消防隱患被要求停業。這是2016年7月自如推出的針對年輕游客短期租住的宿舍式空間,房間內分為上下鋪,用垂簾進行隔斷,一間房4、6、8張床鋪,售價為69元/天到109元/天不等。
“目前市場上的出租公寓,可謂是魚龍混雜,有運營能力和無運營能力的企業都想進入市場分一杯羹。”上述人士指出,關鍵是得有規范化的監管措施,既能讓運營機構有動力投入,也要保護租戶的人身安全和合理利益。
“N+1”模式需要細化
在房屋中私加隔斷,是違反出租管理規定的。根據2013年北京印發的《關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且應當以原規劃設計為居住空間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變相分割出租。
那么,將客廳改造成臥室呢?2016年,住建部曾提出要探索出租房的“N+1”模式,在不改變原有防火分區、安全疏散和防火分隔等設施的情況下,將住房按照安全、舒適、便利等要求改造后按間出租。但客廳改臥室算不算“N+1”,或者說什么樣的改造是合規合理的,至今沒有給出細化標準。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公寓 隔斷 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