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預防多投1元=治療減8.5元+節約搶救費100元
專家學者呼吁加強精準健康管理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 李木元)12月3日,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主辦的以“聚合全球資源·護航健康中國”為主題的“精準檢測與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暨中檢健康與正大健康管理2050公益工程”在京啟動。專家學者在啟動儀式上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就可減支8.5元,并節約100元搶救費。所以,要在預防上特別是健康管理上下功夫,而且健康管理得精準,這樣就可以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會議由正大制藥集團、正大制藥珍吾堂、中檢科(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陜西康美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協辦。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國家民政部原副部長陳虹、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副局長劉平均,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文周等領導、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中檢健康與正大健康管理2050公益工程啟動
據悉,健康管理概念的首次提及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其本質是發現和尋找生活方式中影響健康的因素,并努力讓人規避這些致病因素或選擇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目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中國人的頭號健康威脅,發病率不斷升高。王隴德表示,“減少慢性病發生,必須從人們還沒有出現健康問題時就著手,引導公眾做好健康管理。衛生工作的工作策略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因此,健康管理需要每個人的關注與重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也表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個人整體的健康,這是一個科學管理的過程,只治不防會越治越忙。”
據介紹,精準健康管理是建立在個體基因檢測的基礎上,通過功能醫學檢測與基因檢測,結合個體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用動態監測和大數據說話,對不同人群提供精準健康評估、干預、督導、健康教育管理服務,以期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健康時報總編輯孟憲勵說,有時候我們去看病,遇到某一個病癥和原因無法做出一個精準判斷時,醫生通常會說“先吃藥試試?”可是,這種以藥試病的方式或許并沒有對癥,這個藥吃下去能不能獲得預期效果也并不知道,這顯然不是精準醫療。可喜的是,現在很多臨床醫學界都在分子層面積極關注精準檢測,以癌癥制藥為例,以前都是做化療,后來我們開始靶向治療,這就是精準化醫療的體現之一,這個一個巨大的變革。
如今,藥物不良反應已成為了繼癌癥、高血壓、心臟病之后,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據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檢健康檢驗中心主任、博士后曹曉梅介紹,2017年4月28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中指出,2016年共有243萬份不良反應報告,其中新的、重大的藥品不良反應42.3萬種。為什么得了同樣的病,吃了同樣的藥,有人管用,有人不管用呢?曹曉梅解釋,這和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包括你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病程,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遺傳基因。
張文周表示,這不僅對藥品、保健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對其有用性、針對性與精準度有了更多的關心。
不僅在用藥方面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傳統的健康管理具有很強的普適性,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戒煙限酒”16字箴言等,但每個人的體質并非完全相同,因此效果因人而異,因此更加個性化、精準的健康管理方案十分必要。
為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實現自我健康管理,以大健康理念引領全民健康生活,會上還正式啟動了“中檢健康與正大健康管理方案2050公益工程”。該工程將精準檢測技術與精準健康管理方案有效結合,每年可為2050位亞健康人群免費提供精準檢測、健康管理方案及服務、健康膳食產品、發放《安全用藥健康手冊》,每年舉辦30場精準檢測與健康管理公益講座、援建2050個安全用藥與健康管理宣傳窗口,推動健康管理進入精準新時代,惠及更多我國家庭。
啟動儀式中的圓桌論壇設置了“明星話健康”和名家論“健”兩個環節,百家講壇教授閻崇年、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國強、劉勁、盧奇、王姬和青年演員韓雪、孟茜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管理經驗;專家學者同與會嘉賓一起交流了健康管理知識。
編輯:趙彥
關鍵詞:精準健康管理 健康中國 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