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出海!出海!出海!——“互聯網新貴”的生存之道
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已無法滿足新興互聯網企業的胃口。
11月22日,摩拜單車宣布在德國首都柏林投入運營,這是摩拜單車提供服務的全球第200個城市。
11月10日,今日頭條宣布全資收購北美知名短視頻社交產品Musical.ly,交易金額接近10億美元。
在“百舸爭流”的出海圖景中,這些動作不過是冰山一角。
“要去客場試一試”
與創立于上世紀末的老牌互聯網企業BAT相比,以今日頭條、滴滴、摩拜單車等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企業,對國外市場有著更加濃厚的興趣,甚至一開始就把海外市場作為重要戰場。
這次摩拜單車宣布在柏林投入運營后,摩拜單車創始人兼總裁胡瑋煒說了三句話,其中“全球”出現了三次。
“摩拜單車是全球智能共享單車領軍企業。通過堅持不懈地致力于創新,我們提供全球最先進和對用戶最友好的智能共享單車平臺。我們的平臺已徹底改變全球許多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影響著城市交通格局。”胡瑋煒說。
在去年召開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表示,全球化會是2017年今日頭條的核心戰略之一。
早在2015年,今日頭條就上線了海外版TopBuzz。2016年10月,今日頭條投資印度最大的內容聚合平臺Dailyhunt。
到2017年,今日頭條更是加快出海步伐:2月全資收購美國短視頻應用Flipagram,7月上線火山小視頻海外版Hypstar,8月上線抖音海外版Tik Tok;在收購Musical.ly之前的11月8日,宣布與獵豹移動在個性化內容和社交直播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內容出海戰略聯盟。
“滴滴在主場的比賽已經結束了,下一步我們要去客場試一試。”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的表態,也透露了滴滴對海外市場的巨大興趣。
2015年下半年,滴滴最早投資了新加坡的Grab及印度的Ola。今年,滴滴先后投資了巴西的99、歐非的Taxify以及中東北非的Careem。據報道,滴滴還將與日本最大出租車企業“第一交通產業”攜手,最早于2018年春在東京推出打車軟件服務。
海外布局成為必然
“對于新興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其中的獨角獸企業而言,出海已成為必然趨勢。”易觀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會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王會娥分析,目前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已步入“下半場”。其特點是人口紅利消失,流量成本提高,企業進行模式創新的難度加大。
而且,國內主流的移動應用大部分已被互聯網巨頭企業BAT所覆蓋。而起家于垂直細分領域的“互聯網新貴”們,它們的入局讓市場競爭更加焦灼。轉戰歐美以及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成為后者拓展市場的重要出路。
這與張一鳴關于今日頭條出海戰略的解釋不謀而合。張一鳴曾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分析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深層原因。其中就提到,國內市場“流量紅利已經耗盡”,而且移動互聯網加速了全球化進程,各種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配置的成本也越來越低。
“中國的互聯網人口,只占全球互聯網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資源、追求規模化效應,五分之一無法跟五分之四競爭,所以出海是必然。”張一鳴說。
這與BAT在初創時期所面臨的市場情況大不相同。因為在2000年前后,互聯網技術方興未艾,國內市場足夠這些互聯網領域的“拓荒者”打拼。
互聯網分析師張孝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一些互聯網企業也曾在PC互聯網時代做過不少出海嘗試,但整體上并不是非常成功。比如2008年百度曾為進入日本市場而啟動了“百度日本”搜索引擎,但2015年該搜索引擎已被關閉。
而前幾年興起的移動互聯網企業出海,目前正在進入“下半場”。王會娥認為,“上半場”主要是工具性應用出海。這類應用通用性比較強,包括天氣預報、殺毒軟件等,進入海外市場的難度相對較小。
此類企業的典型代表就是因國內市場競爭太激烈,而直接“劍走偏鋒”指向海外市場的獵豹移動。王會娥介紹,工具性軟件在吸引用戶方面表現不錯,但恰恰是變現能力最弱的應用。“‘下半場’正慢慢轉向資訊類、服務類、消費類應用。”王會娥說。
“原住民”趕上好時候
除了受到國內互聯網市場流量紅利下降的影響而不得不出海,新興互聯網企業擁有更多主動擁抱海外市場的理由。
“國家鼓勵企業出海,出臺了很多相關鼓勵政策。” 張孝榮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歷史機遇。王會娥也認為,中國政府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宏觀上為新興互聯網企業出海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條件。
海外用戶對國內互聯網產品的認識,也正在發生著改變。過去中國的互聯網產品扮演跟隨者角色,甚至會直接“山寨”,這使歐美國家用戶對中國的互聯網產品不是特別感冒。“但最近幾年,國內具有創新性的互聯網產品漸漸多起來,在海外市場具備了自己的競爭力。”張孝榮說。
王會娥則提到了新興互聯網企業“掌門人”成長的時代背景。在她看來,新興互聯網企業的創業者們越來越多地來自80后甚至90后一代,他們是“在網上”成長起來的一代,是“互聯網原住民”,對互聯網和海外市場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更愿意去打破國內市場的局限,擁抱海外市場。
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新興互聯網企業當然要加足出海的馬力。但“互聯網新貴”的資金實力和業務特征不同,拓展海外市場的模式也各具特征。
“比如,從資金實力上看滴滴已經具備了投資和小規模并購的實力,因此有能力采取此類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王會娥介紹,依然處于融資階段的摩拜單車,則主要采取直接推廣產品和服務的模式。
不過要想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并非易事。張孝榮認為,新興互聯網企業在海外能否成功,至少要看三點。一是否符合當地用戶需求,二能否和當地文化融合,三能否在與當地競爭對手的較量中獲得一席之地。
張孝榮認為,在PC互聯網階段,互聯網企業對海外市場大多抱著“試水”的態度,能成就成,不成也罷。而到了移動互聯網階段,很多新興互聯網企業把海外市場作為全球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抱著“志在必得”的態度,所以更值得被看好。
“未來的趨勢是,出海的新興互聯網企業將越來越多。”張孝榮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互聯網 出海 企業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