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南平食品產業:走綠色之路樹生態品牌
新華網福州11月20日電(劉豐)18日,為期四天的首屆中國(武夷)食品博覽會落下帷幕。從舉辦了11年的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到首屆中國(武夷)食品博覽會,南平在“點綠成金”的探索中越來越游刃有余。
網絡圖
政府搭臺:食博會開啟南平食品產業新引擎
武夷漢城1.2萬平方米的空間,設立了武夷名酒館、縣市館、“一帶一路”特色品牌館、國內其它食品館、木壘縣特色食品館等5個展區,吸引來自多個國家以及省內外的600多位參展商和500多名采購商到場。
食博會還同時舉辦中國武夷綠色食品O2O惠民平臺啟動儀式、“中國武夷”綠色食品發展之路研討會、縣(市、區)長名優食品推介會、評選“閩北十佳”食品、閩北武夷名酒專場推介、參展商專場訂貨會等6個專場活動。
從茶博會到食博會,作為主辦方的南平市政府毫不掩飾其發展綠色產業的雄心。
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伍斌在會前表示,舉辦食博會就是借勢宣傳閩北生態環境,以打造閩北生態食品品牌,加快推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近幾年,會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首屆食博會也不負眾望,成績不俗:4天現場參觀總人數5萬人次,線下線上交易總額16.68億元,其中現場交易額193.2萬元。
“武夷”背書:打造閩北生態食品品牌
建甌錐栗、浦城薏米、建陽桔柚、順昌蘆柑、嵐谷熏鵝、邵武蜜桔、五夫白蓮……吸引了眾多客商的閩北特色美食讓食博會食客一飽眼福和口福。但這些美味怎樣才能走得更遠,走得長久,讓更多人知道?南平給出的答案是:樹品牌。
“我們將突出品牌化打造,集中力量主打‘武夷’品牌,著力改變閩北農產品有口碑無名牌的現狀。”南平市委副書記張國旺如是說。
南平市農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春暉介紹,南平農副產品豐富,但長期以來都是各個縣市區分別打造自己單一的產品,沒有形成抱團發展的格局。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借助武夷山這塊金字招牌把各縣市綠色食品推出來,統一以“武夷”為代言詞。
據介紹,這幾年,南平市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為打造武夷食品統一品牌,南平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全類注冊“武夷行”“武夷好伴”等5大類商標共225件,已有198件商標通過注冊,同時實施“武夷生態食品行”項目,打造閩北優質農產品營銷聯盟,力求打通“武夷”食品的營銷渠道。
要樹品牌,南平也善于借梯登高,邀請各路專家學者出謀劃策。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提出,南平食品要向高端化食品發展,例如可以定一個目標,未來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要占食品產業的至少50%。
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表示,未來品牌背后是產品故事。“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武夷山有相當多的故事。”李光斗說,武夷山這么好的品牌、這么好的生態,要有好的策劃,要靠故事營銷。
生態“護航”:加快打造南平綠色產業升級版
背靠武夷山的“武夷”食品品牌,最好的故事就是生態。這幾年,南平對綠色發展進行著孜孜不倦地探索與實踐。
對此,南平底氣十足。“南平作為農業大市,綠色是南平的底色,到處青山綠水,農林資源、農產品資源豐富,擁有世界級‘雙世遺’武夷山,森林覆蓋率達77.3%,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萬個,空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提起生態,張國旺如數家珍。他說,南平獨特的資源稟賦、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南平開發綠色食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和潛力優勢。
那么,到底該怎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
“十二五”期間,南平市立足產業基礎、區位條件,出臺了《全市食品產業千億產值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重點發展綠色、生態、有機、健康、安全食品,一方面推動現有食品加工企業增資擴產,另一方面抓食品產業的招商引資,有力促進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全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產值逐年穩步上升。
目前,南平全市擁有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236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8家、市級龍頭企業94家、上市企業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
事實上,“點綠成金”的不僅僅是食品產業。
2016年,南平市明確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支撐點放在產業上。2017年,選準與生態資源、人文歷史相得益彰的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身、生物、數字信息、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七大綠色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增強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打造南平綠色產業升級版。
張國旺介紹,目前南平已完成綠色產業發展行動綱要、七大產業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的制定,繪就了青山變金山的“施工圖”。這必將使“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優質武夷綠色食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國全世界,促進南平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實現綠色惠民、綠色強市。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食品 南平 產業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