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經(jīng)常抱怨也是一種“慢性疾病”
當有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時,不耐煩的旁人可能會扔一句“有病!”當然這是氣話。但如果抱怨成了你生活的常態(tài),有人善意提醒你要適當調(diào)整,別不當回事兒,抱怨也是一種慢性病,其對身心的損傷絕不亞于大家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
慢性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患病人群多、健康受損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從這個角度看,長期抱怨具備慢性病屬性。
“總是抱怨確實能劃到慢性病這一塊。”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肯定了這種說法,別不相信,舉個例子,動脈硬化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元兇,但是動脈硬化是個緩慢的過程,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把血管堵死。五十多歲的人,動脈硬化每年血管都狹窄1%、2%左右,但你生氣發(fā)怒,一分鐘動脈可能狹窄許多,情緒就這么厲害。所以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不能自拔,對心腦血管等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決定健康的四大基石,除了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外,心理平衡,也就是保持心理的健康狀態(tài),非常重要。看看那些百歲的名人,錢學森、周汝昌、啟功,都是慈眉善目、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沒有一個是心胸狹隘、鼠肚雞腸、鉆牛角尖的人。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生物行為醫(yī)學雜志》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學會釋懷、心懷感恩、放下憤怒,可以大大降低血壓升高的危險,進而降低心臟病危險。
把抱怨一詞輸入百度,跳出來的答案是:心中懷有不滿,責怪別人。北京安定醫(yī)院焦慮障礙門診的韓海英博士說,從怨字的結構也能看出,把心踩在腳下,舉著小刀,一旦抱怨,矛頭就是他人或指向自己,實際上也是一種攻擊行為,而攻擊行為常常傷人傷己。長期抱怨導致的憤怒等負面情緒的積累會導致免疫力的下降,還會使內(nèi)分泌出現(xiàn)紊亂,長此以往肯定是不利身心健康的。
慢性病具有病程長、病因復雜、患病人群多、健康受損和社會危害嚴重等特點,從這個角度上看,長期抱怨不斷,不但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會傳染他人,會讓人處于“怨而生恨”的不良氛圍中,因此,總抱怨是一種慢性病。
盡管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內(nèi)基的30條溝通人際關系原則中,第一條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但職場中人不抱怨的幾乎沒有,2009年智聯(lián)招聘展開的5000余人參與的職場抱怨狀態(tài)調(diào)查顯示,有六成職場人每天都要抱怨,平均一天要抱怨五次,80.5%是抱怨與工作相關的內(nèi)容。有21.1%的職場人表示自己抱怨的目的是給自己找個逃避的借口。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一項調(diào)查顯示英國人下班后,平均花14.5分鐘時間向朋友和家人抱怨,相當于一生中花106天抱怨。
當下熱火朝天的微博,不少內(nèi)容就是抱怨的回收站,潛水的或露面的,紛紛吐槽訴苦,工資太少、道路擁堵、物價漲了……往往引起很多網(wǎng)友的跟帖,抱怨就像越滾越大的雪球,甚至會引發(fā)憤懣的“雪崩”。
抱怨真能解決煩惱嗎?
廣東省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講了個故事,有個寺院的住持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guī)矩,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一位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他說“食劣”,第三年,他沒等住持開口就說“告辭”。
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住持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中沒完沒了的抱怨。
可見,環(huán)境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你的抱怨就由壞變好,人際關系是需要維護的,也不會因為抱怨就變得好轉(zhuǎn)。韓海英博士提醒,當你不停向別人抱怨時會留下非常消極負面的印象,從而影響你的職場規(guī)劃和生活樂趣,試想一下,誰會愿意整天跟“祥林嫂”在一起,聽你喋喋不休的抱怨。
心理學上有個“破窗效應”,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不久,其它的窗戶也被人打破。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形成風氣,就不容易改過來了,就好像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抱怨也是這樣傳染破壞你的心境,從而改變影響你的身心健康。
煩心事一大堆,怎么能不抱怨呢?
一個5歲時就被強奸的小女孩,家庭不睦,母親扔下她而去,因為對愛的極度饑渴,遇人不淑,15歲就有了墮胎的經(jīng)歷,打拼了多年,生活穩(wěn)定沒有幾年,丈夫又提出離婚,而她也被確診患上生殖系統(tǒng)的癌癥,她是不是比我們有更充分的理由抱怨?這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xù)50周第1名《生命的重建》的作者路易絲·海的真實人生,而在《生命的重建》一書中,作者并沒有沉浸于抱怨,反而勸誡抱怨,講述自己心理調(diào)整和科學的生活方式戰(zhàn)勝疾病的奇跡。
韓海英醫(yī)生表示,當意識到自己或他人在抱怨時,要及時將話題轉(zhuǎn)移到輕松的事情上,這樣可以幫助負面情緒的扭轉(zhuǎn),化解抱怨帶來的傷害。聽完別人的抱怨或是自己抱怨完以后,或多或少心情都會有些不快,這時候可以找點積極、輕松、樂觀的文章或是節(jié)目來看,有助于調(diào)節(jié)低落的心情。
誠然,抱怨是一種慢性病,但不等于生活中不能有丁點抱怨,發(fā)行量超過600萬冊,有著“改變無數(shù)人命運之書”美譽的《不抱怨的世界》中,作者威爾·鮑溫說他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永遠!?”他是這么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但抱怨要有度,至少是不經(jīng)常、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
編輯:趙彥
關鍵詞:經(jīng)常抱怨 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