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中非經濟合作前景更加光明
11月16日,第五屆中非工業合作發展論壇在京開幕。近年來,中非關系不斷升級,中非經濟合作發展迅猛。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呼喚中非經濟進一步深度融合。
當前,中非經濟合作模式正由貿易和承包工程逐漸擴展到產能、投資、技術、金融、服務等合作領域,工業化合作成為趨勢性和戰略性的重點領域。作為中非工業化合作的現實載體和系統集成,產業園的合作模式代表著發展新趨勢。
中國在非洲建設產業園經過了三個階段。2000年前后,產業園開始涌現。2009年,中非各界成立中非工業合作發展論壇并設立常設機構,大大促進了中非工業化合作和產業園的發展,大型企業加入非洲產業園建設的浪潮。2015年中非論壇成果顯著,中國已經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合作伙伴和第三大投資來源地。當前,產業園建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從規模、層級、社會影響上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非產業園合作方興未艾的原因有4點:
首先,產業園建設符合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大勢。隨著國際合作和彼此關系的緊密性增強,不同經濟體會出現專業化產業分工。非洲各國扮演的資源出口國角色,已經不符合當前國際生產關系的需求。產業園建設,利于提升非洲工業化水平,利于非洲原材料生產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粗加工制成品和初級技術含量的工業制成品。
其次,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規律是“經濟合理性”支配下的產業轉移。隨著中國產業升級進程的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從中國轉移一部分到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相比而言,非洲有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優勢,是資本和勞動兩種資源優化匹配效率最高的地區。因此,在商務部公布的前兩批境外經貿合作區名單的19個項目中,非洲國家占據了7個。日前,贊比亞建材工業園、吉布提自貿區又被納入名單。
第三,產業園是內外需求導致的必然結果。全球工業化發展的規律證明,產業鏈條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緊密型結合,能最有效地釋放和提升生產力,而產業園能形成產業聚合效應,是歷史驗證的行之有效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對非洲發展有益。
第四,非洲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產業園區合作模式符合發展需要。非洲大陸資源豐富,符合原料指向型工業的發展;勞動力豐富,適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眾多,適合發展市場指向型產業;非洲享受發達國家免關稅和免賠額待遇,適合發展出口指向型產業。從世界各國建設產業園的發展歷程來看,非洲甚至早于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當前,非洲制定了《2063年議程》和工業化目標,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
目前,中國在非洲投入運營的產業園達30多個,建設中的產業園70多個,每年為非洲創造600億美元的工業產值,占非洲工業總產值的12%。當前中非產能合作的巨大需求還沒有充分釋放,中非共建產業園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信息室主任、副研究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產業 中非 非洲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