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育本身就是一場道德實踐
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規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要“切實把師德評價放在首位”。(11月14日《成都商報》)
師德為先,職稱評審才“稱職”。“切實把師德評價放在首位”,體現出師德建設融入人才評價體系之中,一定程度上也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眾所周知,職稱不僅是一個人學術水平的代名詞,而且工資福利待遇與之密切相關。職稱評審改革,一方面“做減法”,包括權力下放、程序簡化、硬件減少等,另一方面“做加法”,尤其是將師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有重塑教師價值導向的衍生功能。
“師德放在首位”不限職稱評審,而應該貫穿于教師的一切活動之中,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之中。有觀點認為,很大意義上說,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道德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因為它向上和向善的美好目的,更因為教育意義上的好不單單指好的內容,還包括合乎倫理意義的行為方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可以講,“師德放在首位”是教育的追本溯源。
教育部2014年10月10日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對科研作假及抄襲剽竊,索要或收受學生禮金,對學生實施性騷擾等7種行為劃出禁行紅線,并建立問責機制。2016年7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該《辦法》要求高等學校明確具體部門負責受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并明確規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或線索明確的匿名舉報,或者媒體公開報道的案件,高等學校應予受理或主動調查處理。
師德規定是有形的,師德內涵是無限的。“師德是什么?師德是石,敲出教育的星星之火;師德是火,點燃學生希望的燈!”這是一位教師對師德的理解。有人說: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是師魂,師愛是教育的基礎。有人如此闡述:師德的情懷首先來自對這一教育事業本質的理解。希臘人曾經這樣說,一切教育都有兩個根本目的——使人聰慧,使人高尚。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師德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