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央環保督察威力大:兩年內完成對31省份全覆蓋
“關停”成為高頻詞
“關停”是自中央環保督察組今年4月來到湖南之后的高頻詞。《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得一份邵東縣委縣政府今年8月做出的《邵東縣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顯示,各部門聯動配合治理環境,環保部門做出取締、關閉、停產、限產等行政決定的企業,工業經濟部門和電力部門依法采取斷電、停電措施。
9月,邵東縣政府官網稱,禁養區內130個畜禽養殖場全部完成退養,關停小造紙廠、煉焦廠、小電鍍廠等污染企業165家,關停采石場37家。
此外,關閉土法煉油廠、溝瓦窯、青瓦窯等,廠房被推倒,煙囪被炸毀。全縣113個非法磚廠,包括75個黏土磚廠按計劃實施全面關停。
邵東縣一座被推倒的瓦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攝)
9月11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邵東縣環保局采訪時,恰好遇上前來辦理退出補償工作的造紙廠代表。邵東縣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黃祥田說,邵東縣的計劃是關閉境內所有造紙企業。
造紙企業是水環境污染大戶。邵東全縣曾有60多家造紙企業,一度非常紅火。不過,從2008年至2016年,造紙行業整體低迷,業績萎靡不振,小型造紙廠難以為繼,紛紛破產關門。到2013年,全縣還有15家造紙廠,至2017年上半年僅余8家。
黃祥田坦言,這些企業手續齊全,達標排放。即便如此,邵東縣依然決心徹底退出造紙業,其主要原因還是當地整體環境承載能力。資料顯示,邵東處于湖南衡邵干旱走廊,屬于石漠化地區,缺水嚴重,其“母親河”桐江水面窄,水量小,自我恢復功能差,一旦被污染,很難被修復。黃祥田解釋,“達標排放只是說排放污染物在國家標準許可范圍內,但是污染還是存在。”
分管環保工作的邵東縣副縣長陳博文介紹,邵東縣這次集中安排了5000多萬資金,鼓勵8家企業全面退出污染,但也不強制,“投入這么多資金,決心很大,但是也不搞一刀切”。
一名企業主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之所以愿意退出,一是雖然今年行業形勢好轉,但說不好今后會怎樣;二是政府給出的補償款比較合理;三是“環保壓力越來越大,政府不鼓勵生產”。
黃祥田說,如果企業選擇繼續生產,就必須簽訂承諾書,不能偷排直排,一旦發現污染問題就強制關閉,沒有任何補償。
截至8月底,8家造紙企業中7家企業簽協議同意退出,有6家企業拆除設備到位,還有一家因自身原因保留。按照補償退出政策,每家企業獲得600萬元補償款。
一方面嚴格排查現有企業,另一方面對今后新上項目環保要求更嚴。陳博文說,以后對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工業項目,相關部門不予立項,不發規劃許可證,不報批土地。
邵陽市委書記:有些企業該關的就要關掉,不要在意那么一點點稅收
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指出,湖南環境保護推進落實不夠有力,如對大型企業環境問題不敢管、不愿管。湖南省有色金屬采選、冶煉企業大部分為中國五礦集團下屬企業。2013年以來,這些企業累計有數十起環境違法行為沒有依法查處,使得企業“店大欺客”,對自身環境問題不重視、不整改,長期違法違規。
邵東縣地處湖南中部,雖然沒有大型化工、鋼鐵與有色金屬等重大污染環境項目,但類似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邵東縣委縣政府在上述匯報材料中稱,“許多非法企業打而不死,為追求經濟利益又死灰復燃。”
今年9月12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邵東縣流光嶺水庫采訪時,一位當地居民說,“學校的孩子們都直接喝水庫里的水,但是水是黑的、臭的。”
邵東縣流光嶺水庫
這位居民所指的學校是流光嶺鎮中學,直接從流光嶺水庫取水。據公開資料,流光嶺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的中型水利工程,為流光嶺鎮、砂石鎮、團山鎮的數萬居民提供生活水源。同時也是雙峰縣部分鄉鎮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
然而,該水庫已被持續污染多年。
當地媒體報道,2005年以來,邵東縣水務局下屬的流光嶺水庫管理所將水庫承包給個體老板李志杰養魚,由于李志杰在水中投放了大量的有機飼料,致使水庫水質逐漸被污染和破壞。2011年9月17日,400多位村民涌入流光嶺水庫管理所,將辦公樓的窗戶玻璃、辦公桌、文件柜、電話等辦公用品掀翻打爛在地。
危機爆發后,邵東縣緊急處理,并稱無條件終止流光嶺水庫承包合同,承包人李志杰完全退出,流光嶺水庫管理所今后不得將水庫承包或租賃給他人用于養殖。
然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調查后獲悉,這次危機事件過后不到半年,2012年4月26日,承包人李志杰與流光嶺水庫管理所簽訂的5年水體養魚租賃合同,今年4月26日合同期滿,但仍在投肥養魚。
今年9月3日 ,邵東縣副縣長陳博文在流光嶺鎮主持召開流光嶺水庫水質污染現場辦公會,明確表示,李志杰投肥養魚行為是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要求根據邵東縣2014年下發的《關于嚴禁中小型水庫投肥養魚的通知》,由縣水務局通知承包人不再續約,縣水務局、水庫管理所不得再將水庫承包給個人養魚,對流光嶺水庫投肥養魚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從嚴打擊和處理。
其實,從經濟賬來看,保留污染企業對地方政府并不劃算。邵東8家造紙企業全年約貢獻300萬元稅收,而此次關閉補償耗資5000萬元。又如,該縣水東江鎮石泉村土法煉鉛企業關閉后,遺留了8萬多噸含鉛廢渣,政府要投入600萬元專項資金建設廢渣貯渣庫。其他如錳礦開采遺留問題、小電鍍企業污染都需要投入大額資金,而這些項目并未給當地稅收帶來多大貢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獲悉,9月8日,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在邵東檢查工作時明確表態,環境問題是省市重點關注邵東的問題,“大家一定要痛下決心,該關的企業一定要關掉,不要在意那么一點點稅收。環境不好,有污染,130多萬邵東人民生活能幸福嗎?”
黃祥田介紹,目前,49件中央交辦件已整改到位48件,還有一件正在按照整改方案進行整改。其中,整改到位的48件交辦件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已經徹底關閉停產;二是信訪舉報不實;三是停產后積極整改到位。
陳博文表示,“如果這輪整治以后,還有哪里冒黑煙,就說不過去了。”
環保倒逼產業升級
9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環保督察不僅是生態環境的保衛戰,也是一場轉型升級的持久戰,必將有力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邵東也希望走出一條環保督察壓力下的產業升級路。陳博文說,“不可能也不必要關掉全部的傳統企業,而是要促進企業去投資,在環保上升級。”例如,對規模小、污染大的包裝印刷、塑料制品行業,邵東縣政府組織24家企業一起開發建設新的印刷工業園,統一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實現環保達標排放。
更重要的是產業升級轉型。邵陽市委書記龔文密認為,邵東現在要補的短板,就是要引進大的產業項目。邵東的優勢在于中小微企業比較多,配套能力比較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條件。
邵東縣縣長周玉凡說,邵東的民營企業多,中小企業確實也很多,但是缺少產值過20億元、50億元,甚至100億元的“頂天立地”的支柱企業。正因為缺少這樣的支柱企業,所以邵東的產業難以形成集聚效應,經濟發展難以突破瓶頸。
五金行業是邵東的支柱產業之一,現有生產和經營企業2500余家,其中規模企業48家,專業生產線300多條,形成冶煉、鍛造、注塑、物流完整產業鏈,從業人員達5萬余人。
電鍍則是五金產業鏈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也是出了名的重污染。今年,五金行業39家小電鍍企業關閉后,邵東建成了目前國內環境最好的電鍍中心之一和天電鍍中心,投資1200萬元建設了污水處理站,日處理電鍍污水能力達800噸。
同時,包括電鍍中心在內,邵東擬投資20億元建設五金科技創新產業園,園區占地1000畝,建成后將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五金工業園,培育30家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全國市場占有率達50%以上。
周玉凡表示,要著力引進產業鏈、價值鏈上的高端項目,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動能培育。
江蘇:“空前壓力”下的“脫胎換骨”
與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一樣,江蘇的環保水平也一向走在全國前列。但在中央環保督察組的“火眼金睛”下,江蘇還是被發現不少環境問題。
2016年7月15日,中央第三環保督察組正式進駐江蘇,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
當年11月15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時“尖銳而中肯”地指出,江蘇環保工作雖取得明顯進展,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一些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環境安全風險較大,在貫徹落實國家環保決策部署、防范環境風險、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等三個方面仍存在問題。
對此,江蘇黨政“一把手”抓住中央環保督察問題的整改契機,借鑒環保督察的“督政”手段,推出“263專項行動”,即“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方案。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央環保督察 31省份 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