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百姓健身享受“奧林匹克”待遇
國家購買服務讓居民免費享受科學的健身培訓。劉平攝
社區的乒乓球室成了豆瓣社區居民健身的好去處。甘南攝
全民健身關系到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提升,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發展,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關系到我們是否能夠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為此,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十三五”時期,將通過進一步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培育健康綠色生活方式,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健康更高層次的需求,推動體育融入生活,使人人享有體育健身服務,有效提高全體市民健康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做了系統部署,突出群眾“身邊的場地”、“身邊的組織”和“身邊的活動”三個環節。在設施建設方面,突出建設群眾身邊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有效擴大增量資源,打造以“15分鐘健身圈”為基礎的全民健身設施格局。
故事一
國子監“老街坊舞蹈隊”成員趙躍
國家購買服務 帶來了獲得感
剛毅一大早收拾好東西,趕忙奔赴地壇體育館,去為2017年東城區“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廣場健身操舞規定套路培訓工作服務。東城區的這個全國唯一一個以奧林匹克命名的百姓社區,擁有一套完整的國家購買服務并免費提供給百姓的體系,讓百姓享受到了健身的“奧林匹克”待遇。
現年49歲的剛毅是北京市東城區健身操舞協會會長,更是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國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也是北京市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她一樣的一批社會體育指導員帶領著全市百姓科學健身。
2005年,在“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的大環境下,北京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迎來了全新的歷史時期。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骨干組建起奧運賽場拉拉隊和看臺拉拉隊。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核心工作團隊擔任開閉幕式演出助理,并率領13萬人次的看臺拉拉隊,志愿服務在各個賽場。奧運會后,曾為北京奧運會服務的體育指導員組成了一個團隊。
這個團隊每年組織、參與各級健身操舞比賽百余場次,培訓指導健身操舞愛好者累計超過10萬人次。同時,團隊參與到東城區創建“全國全民健身示范城區”、“奧林匹克·體育生活化社區”工作中,利用東城區體育場館資源優勢并以各街道、社區為落腳點,建立起了全民健身技能培訓基地和配送服務基地。
65歲的姜渝去年剛接受這個團隊的免費服務,她是健身舞蹈零起步。她說:“我覺得參加這個培訓很愉快,參加以后身體越來越好,頸椎和腰都不疼了,精神也好了。培訓很有技術和科學含量,讓我知道了如何鍛煉比較科學,不會受傷。”
68歲的東城區安定門街道社區國子監“老街坊舞蹈隊”成員趙躍女士在舞蹈隊教別人健身,同時也是這種國家服務的受益者。趙躍女士說:“我們都喜歡運動,之前東城區沒有這種服務,我們像沒頭蒼蠅一樣自己盲目學習,如今有了這樣‘奧林匹克級別’的服務,太讓我們高興了。因為,現在有人引領我們如何科學健身,不僅免費,而且規模化。我已經8年多沒去過醫院了,這就是最大的獲得感。”
“這樣完整的國家購買服務,東城區水平是最高的。”剛毅說:“我們設計了適合老年人身體接受程度的內容,做到鍛煉到位。引領健身,主動健康是新理念,我們客觀上營造了社會和諧因素。”
故事二
社區居民王繼紅
下樓就能健身 不怕風吹雨打
“我記得是先兩遍高的,然后是兩遍低的。”今年63歲的王繼紅阿姨一邊說著,一邊雙手扯著絲巾舉過頭頂。“不對,先低的,再高的。”她身后的幾位老姐妹異口同聲地說開了。“我說呢!老覺得哪兒別扭。”王阿姨回過頭笑了。
在東城區豆瓣社區活動中心多功能廳,阿姨們正在練習一套被她們稱為“毛巾舞”的舞蹈。這間多功能廳,在社區居民不做會議和學習之用時,就是一間標準的舞蹈練功房:墻上有壓腿用的把桿,腳下是木地板,簾子后面是一整面墻的鏡子,屋子里還有空調。“我們現在這地兒,棒不棒?”王阿姨言談舉止間透著一股子精氣神兒,“還有老師教我們,老師們都特認真。我們方便,下樓就是練功房,風吹不著,雨淋不著。”
與王阿姨一起練跳舞的曹美華阿姨,有四五個健身微信群。“有活動,群里一發,大伙兒就來了。”她笑著說,“我參加了太極拳、舞蹈、唱歌,每天都安排得挺滿。”
“奧林匹克公園建成后,我們在那兒早上打太極,晚上跳廣場舞。”曹阿姨說的奧林匹克公園,是社區里的一個街心花園。“可公園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現在有了室內場所,還有空調,風吹雨打、酷暑寒冬都不怕了。”
楊阿姨從2009年開始參與社區的健身活動,如今身體變好了,今年還評上了東城區一級體育指導員,她說,“現在國家對于國民健康下了很大功夫,從室外到室內活動都投資。室內活動有器材,社區還經常組織我們參加外面的比賽。別小看這些健身活動,對家庭和諧、身體健康都起了很大作用。我們都六十多了,像嗎?精神面貌都特好!”
而與多功能廳相隔不遠,是社區的乒乓球室。這里擺放著兩張2015年蘇州世乒賽的專用乒乓球臺。地上鋪著紅色的地膠,角落立著柜式空調。幾位大爺大媽正你來我往地打著球。“原來可不是這樣。”王阿姨指著室外墻邊立著的四塊花崗巖說,“原來的臺子是石頭的,地面也都是小碎磚鋪的,打起球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球落在地上,一蹦老遠,還不知往哪邊蹦。”在這間乒乓球活動室門前的金屬牌上,寫明了這里每天早9時開門,21時關門,但王阿姨每天早上總要來得更早一些,身為乒乓球愛好者的她,每天負責給活動室開門關門,周六日也不休息。“本來說周六日是可以休息的,但我說周六日不能歇,這兩天正是大伙兒歇著有工夫來練的時候。”她笑笑說,“我們都得感謝國家,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條件,我們都是受益者。”
馬上就訪
健身事業突出服務于民
全民健身已成為國家戰略,在解讀《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草案)》和《北京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6—2020年)》時,北京市體育局局長孫學才表示,北京市健身事業最突出一點就是服務于民。孫學才說:“最新修訂的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中,北京市將新建專項活動場地509片,目前我們已經和各區簽訂了責任書,2017年全面落實到位,突出落實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兩大國家戰略。”
過去的五年,本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實現全民健身設施保基本、惠民生、促發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25平方米,均等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民健身組織社會化、規范化、實體化,建立健全四級組織網絡,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團體協作、基層自治運行的發展格局;全民健身活動零門檻、重實效、創品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達到49.8%;體育骨干隊伍逐步擴大,獲得技術等級證書的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數49998人。
本市自2006年起開展體育生活化社區創建工作,2010年制定了《北京市體育生活化社區達標工作方案》,并將相關標準納入《北京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試行)》。這種創新式的服務形式是一項大膽嘗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場館的閑暇時間及優質資源,給轄區健身骨干提供了一個能夠充分參與交流的場所,掌握科學的健身方法,傳遞健康的生活理念,讓群眾有歸屬感,讓群眾有成就感。每一次的培訓現場配備專業的醫護人員,并為每一位參與培訓的人員購置人身意外保險,以直觀的“菜單式”服務方式,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實現廣大群眾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記者孔寧 李遠飛)
編輯:趙彥
關鍵詞:百姓健身 奧林匹克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