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讓文物走出“倉庫” 讓國寶走出“深閨”

2017年10月13日 19:18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國家的“金色名片”。保護好這些刻印著歷史軌跡的珍貴遺產,并讓它們“開口”講故事,是一個大課題。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讓文物活起來”系列報道,借助一個個鮮活事例,探尋讓文物走近大眾、傳承中華文明的奧秘。

行走博物館里,那些斑駁的文物盡管靜靜地存放在玻璃櫥窗里,卻透出歷史的蒼涼,讓我們體會到歲月的涌動,感受那種戰勝了時光的文化自信。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與廣東省博物館達成合作,打造機場大型“絲路主題”公共藝術空間。梁 旭攝(上) 土家民俗博物館。宋 文攝(中)幾位小朋友在西峽恐龍遺跡園恐龍蛋化石博物館里參觀鸚鵡嘴龍化石。李嘉南攝(you)

我國是文物大國。如何讓文物走出“倉庫”,更多地走近公眾,是一個大課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中國的文物故事很多,文物資源之豐富讓很多人羨慕。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更好發揮它們的作用,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

文物凝結著歷史信息,承載著文化基因。文物以不同方式,從倉庫中走出來,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文物活起來”表達著一種期盼,也是生動的現實。

延伸鏈條

讓展示成為“終端”

“文博系統首先動起來,文物才能活起來。”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趙曙光從1986年大學畢業,就在文物系統工作,他感觸很深。

文物是考古發現的。很長時期,文物考古工作是一條封閉的單線:“挖”出文物來,出個瑣碎而專業的報告,然后把文物移交送到倉庫里。如今,山西文博工作正在努力打破這個邏輯。他們把展示作為考古的“終端”,而且從“終端”來思考全鏈條,發揮文物的社會作用。“考古的故事”展覽去年在省城太原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是一個展示山西“十二五”期間考古成果的展覽,現在巡展到運城,接下來還將到大同展覽。在不同地方都受到廣泛歡迎。趙曙光說,這個展覽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文物考古的“單線條”,把考古發現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

動起來,才能活起來。山西文博系統把文物活起來具體化為“文物巡展”。山西省文物局的“十三五”規劃中,這是一項重點工作。趙曙光介紹,“巡展”不是簡單地讓文物到不同地方展出,而是以此為抓手,讓整個文博系統從上到下、方方面面動起來。

山西已經成功策劃了“無鎖不談”鎖具展覽,正在策劃“山西抗戰國家記憶”“飛龍在天”天龍山石窟造像數字復原國際展等大型巡展。這些展覽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省市縣合作,文化系統和文物部門合作,打通上下,溝通左右,大家共同努力。

趙曙光感到,這種方式最大的收獲是培訓了不同層次的策展人。展覽是讓文物走向社會的基本形式。但是,文物策展缺乏人才,尤其是縣一級博物館、文化館。山西的做法是,以巡展為抓手,省博物館帶動市、縣博物館,各級博物館動員社會力量。他們不僅和晉城、運城等市合作巡展,而且與芮城縣等縣級博物館合作辦展覽。“文博系統先要從上到下活起來。”趙曙光說,思想活了,想法多了,文物才能更多地走出來。

找準切入點

讓傳統走進生活

文物是穿越時光、帶著過去信息的物件,漫長歲月并不一定冷卻文物的溫度。“關鍵要找到文物與人們社會生活的切入點。”這是趙曙光的體會。

山西文博系統策劃原創展覽,往往要進行兩個方面的梳理:梳理文物資源,梳理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他們從這兩方面的梳理中,找到契合點,讓文物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重新“活”起來。“帽美如花童年記憶”展已經征集到1000多頂童帽。這是一個由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山西藝術博物館和晉城博物館三家聯合舉辦的展覽。展覽還在籌劃中,已有福建民俗博物館等聯系巡展。

文物活起來,并不是簡單局限于帶著文物本身走到社會生活中。把文物凝結的文化信息推向社會,也是重要內容。河南博物院有一個華夏古樂團,他們仿制了出土的古代樂器進行演奏。起初,每天上午和下午定時在河南省博物館演出,深受觀眾喜愛。后來,古樂器演出成為一個品牌,華夏古樂展演項目還多次到北京等地高校演出,甚至赴海外展演。河南省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說,這讓文物“回到”現代生活中,展現出獨特魅力。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有一個“甲骨學堂”。這個學堂每周六和周日用兩個小時進行知識普及,“道具”就是甲骨文和青銅器。志愿者拿出文物或文物仿制品,介紹文字和青銅器等歷史知識,聽眾多是中小學生,每次有60多人。在“學堂”里,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和認識文物。組織者說,有一些外地孩子專門在網上約好時間,趕來體驗這樣的課。

只有走進生活,千百年前的文物才能讓今天的人們產生興趣。文物走出倉庫,僅僅是第一步。要發揮增強文化自信的功效,文物必須帶著它特有的文化信息,走進人們的社會生活。

建好博物館

讓國寶走出“深閨”

安陽的殷墟考古發掘是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事件,成果豐碩。殷墟考古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有人甚至把安陽郊區的殷墟遺址稱為“考古學家的搖籃”。盡管如此,殷墟出土文物在安陽本地的展出卻是近些年的事。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當地政府投資建設了殷墟博物館。現在,這個博物館的展出面積為3535平方米,每次展出600多件出土文物。雖然展出數量有限,但文物可以輪換展出。

“有了博物館,才能把庫房里的文物拿出來。”殷墟管理處主任杜久明說。殷墟博物館由安陽市政府投資建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提供展品。這種合作模式實現了資源共享,整合了地方和中央單位的文物資源,社會效益明顯。博物館建設是文物走出庫房的基礎。

山西博物院這幾年和晉城、運城、大同等地市合作舉辦了多次展覽,省里的展覽巡展也首先到這些地方去。山西博物院發展部梁育軍說:“文物走出去辦展覽,場地條件是一個制約因素。晉城、運城這些地方,因為博物館是新館,基礎條件好,展覽就辦得多。”文物安全是“活”起來的先決條件,沒有好的展覽場地,就難以保證文物安全。文物活起來,對博物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很多地方正在把博物館建設當作城市拓展的“新地標”。一批地市級城市的博物館都是當地的特色建筑。我們在調研中看到,縣市一級博物館建設還是薄弱環節。文物活起來,博物館建起來,反映的其實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的狀況。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們相信,縣市一級區域的博物館將成為一道亮麗風景,也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場地讓更多文物走出來、活起來。


編輯:楊嵐

關鍵詞:讓文物走出“倉庫” 讓國寶走出“深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国内精品自线视频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另类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 | 天天天澡天天天碰青青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