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武義三國墓中五管瓶的胡人形象

2017年09月20日 17:48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武義縣博物館有一件鎮館之寶,三國青釉伎樂俑五管瓶,造型十分另類獨特。浙江新聞客戶端《八婺之寶》第九期,武義縣博物館館長傅毅強將帶大家感受這件國寶魅力,揭開神奇五管瓶神秘面紗。


三國伎樂俑五管瓶


造型獨特,做工精巧

傅毅強介紹,武義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眾多,尤其堆塑精品引人注目。其中有一對三國時期的五管瓶,則當之無愧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這對五管瓶,出土于武義履坦棺山2座三國墓中。分別為青釉伎樂俑五管瓶和青釉伎樂女俑五管瓶。五管瓶從字面上理解,意為擁有5個管口的瓶。

青釉伎樂俑五管瓶,器身高42.0厘米、腹徑22厘米、底徑12厘米,主體管呈葫蘆形,上層附4個小罐,五管與器腹相通。中間大管演變成胡人形象,凹臉高鼻、濃眉大眼,且有絡腮胡子,正在吹畢栗(古代一種管樂器)。前二小管,右邊一個在吹排簫,左邊一個和著節拍雙手在打拍子,在前二小管中有一小孩也在學著打拍子。下一層肩部一周堆塑有人物5個、動物3只。

青釉伎樂女俑五管瓶,器身高36.6厘米、腹徑22.4厘米、底徑12厘米,主體管呈葫蘆形,中間大管也是胡人形象,凹臉高鼻、眉清目秀,著短袖胡服,懷抱一嬰兒正在哺乳。邊上4只為素管,前2管中間跪著2人像是仆人。下一層正面有1人做倒立狀,左邊上2人在拍手稱好,一周共有動物4只。憨態可掬,形象生動。

傅毅強介紹,這對五管瓶以頭頂開口,與器腹相通,器物下部為常見罐體,圓腹、收腰、平底微內凹;此外,運用了捏塑、模印、刻劃等多種藝術手法,將胡人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外施青褐色釉不及底且肩部及腹部垂釉明顯,胎釉結合良好,厚實滋潤,是武義婺州窯最具代表性的堆塑精品。這對五管瓶是當時最為典型的堆塑人物塔式五聯罐,是婺州窯瓷器中的精品,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十分罕見。

古代它到底是干啥用的

看看這件端莊大氣的國寶,通體美艷,做工精巧。尤其是五個圓管均勻分布瓶身,顯得是那么另類而神奇,不禁讓人浮想聯翩。在古代它到底是干啥用的?

傅毅強介紹,五管瓶發源于東漢,歷經三國、西晉、南朝、五代、兩宋、元和清代,期間不斷發展變化,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國古代瓷器品種之一。因瓶肩部各面分布著多圓形管而得名。在南北方窯址及五代以后墓中常出現這種多管造型的器具——肩上豎立數個圓管的唇口瓶。

關于此種器型的用途,有學者認為是燭臺,也有稱為插花的,其用途尚無統一說法。但在墓葬中作為“谷倉”用意,這樣的解釋較為合理。即作為盛放糧食的一種冥器,在瓶內裝上谷物,葬于墓中。

作為存放糧食的“谷倉”, 象征著“五谷豐登”,帶有吉祥的寓意。當時的富人之家為了炫耀攀比,把“谷倉”作為冥器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為升仙路上增添一筆“冥財”。這和他們當時“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有關,認為死亡是另一種生活方式,于是為逝者準備好其在陰間生活所需使用的器具,用盛儲五谷的谷倉來陪葬,是希望死后亦可以過上生前的生活,也反映了從事農業生產的實際。

為啥會出現胡人形象?

武義出土的這件國寶又為啥會出現胡人形象?造型本身及器上的堆塑又包含什么信息?

傅毅強介紹,武義是古代婺州窯生產重鎮,早在東漢及三國時期業已成熟,窯工以捏塑、刻劃、堆貼、鏤空等技藝在魂瓶上堆塑出房子、人物、動物,營造出奇崛生動的生活場景;不僅是構思奇巧的藝術品,還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更是探尋古人宗教觀念世界的重要實物。

這對五管瓶上所刻畫的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胡人遷入中原地區后的生活狀態,及西域文化傳入中原地區后其對南方制瓷藝術產生的巨大影響。


編輯:楊嵐

關鍵詞:武義三國墓中五管瓶 三國墓中五管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杳蕉夜夜揉夜夜爽 | 骚包在线-最新中文字幕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中文AⅤ一二三区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无弹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