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全國政協調研報道: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走正道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
“成績有目共睹,就不用說了,要堅持問題導向。”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在廣東調研期間,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特別是在調研的第三站深圳,針對這里金融業服務實體企業的情況,打斷常規匯報直擊問題,成為調研組的一招先手棋。
在深圳科陸電子,調研組打斷了公司負責人對新能源技術創新的匯報,直接問融資途徑是不是暢通。
“因為新能源今年的發展態勢好,所以很多業務擴展速度也快,投資規模大,所以資金方面有缺口。”公司負責人這樣說。
那么,錢從哪里來?“公司已經上市,可以定向增發,也可以發債和使用銀行貸款。”
“這么多渠道募資,要這么多錢干嘛使啊?”調研組組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奚國華發問。
“主要是用于流動資金。”據公司負責人介紹,現在上下游企業賬期都很長,平均一筆交易下來,要290多天錢才能到賬,這中間只能靠銀行周轉,“換句話說,制造業沒有銀行支持就得趴窩兒”。
“供應鏈中間的賬期太長了,這說明行業資金流也不太正常。”聽到這兒,劉明康提出問題。
在平安集團會議室,面對深圳市金融業代表,劉明康再次強調,不要把座談當成工作匯報,要直擊問題,堅持問題導向。
“政策導向是要解決金融扶持實體經濟的問題,我們恰好可以做個橋梁。”一位金融創新企業代表的發言回應了上述企業反映出的賬期長問題。在他看來,在整個工業體系中,采購流程是非常漫長的,很多企業為了資金周轉而找到了銀行,但對銀行來說,最難辦的是對貸款用途進行全流程監控,用途不清,風險就會不可控。而他所在企業要做的,就是為銀行建立一套獲客成本較低且能實現在線監管的體系,包括每一筆訂單、每一筆合同和物流,甚至包括倉庫交割的完整在線監測記錄,有助于控制風險。
“在金融上要走精細化、精密化的道路,這個很重要。其實在銀行提供貸款服務時要提供三查,也就是貸前、貸中和貸后的盡職調查,但現在看來,有些地方這項工作并不到位,存在多頭授信、多頭供貸的情況,借款人從中容易鉆空子。這些問題要真正解決,途徑之一是靠技術手段和風控工作作風的重塑,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趨,把貸款指標都放出去,不夠再向人民銀行伸手,如果這樣,信貸每年都會增加,‘攤大餅’的結果就是風險累積。”聽了大家的匯報,劉明康這樣總結。
在7月中旬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不過,在有些同志匯報之后,調研組卻發現,一些所謂的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做法有些“跑偏”。
有同志反映,一些地區為了搞活經濟,用政府財政出錢成立投資引導基金,并且解決社會資本,為的是助力實體企業,特別是幫助有融資需求的科創企業發展。
話一出口,調研組多個成員提出疑問: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扶持企業的確可以降低杠桿率,但財政的錢還是要還的,應該從一開始就做成市場機制。而且由政府來篩選哪個科創企業可以被扶持,難度也不小,很多優秀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每年面對100多個項目,但最終可能只從中篩選出一個可以投資的項目。
還有同志反映,為了給重點民營企業提供大型中長期貸款,有些地方大力發展融資性擔保機構和互保征信平臺,外加政府的再擔保。
而對于這些做法,身為銀監系統老領導,劉明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銀行放款,要對第一還款來源做好盡職調查,不應過度依賴擔保。如果擔保不靈了,再靠政府再擔保,這樣一來,整個金融機構就會變成懶惰行業,成為一個求快錢的行業。”他同時說,地方上搞活經濟,心都是好的,但銀行不能存在這樣的道德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還是要走正道。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金融 調研 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