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打造體育強國服務經濟民生
全國政協助力體育產業發展 走"體育搭臺經濟唱戲"之路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前不久,我國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這給我國正在大力發展中的體育產業帶來強勁推力。
近年來,我國舉辦了一系列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賽事。通過這些賽事,既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體育事業發展的成就,同時,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尊重。國務院去年10月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體育產業發展,旨在通過市場的手段,改革的方式,推動體育制造大國向體育制造強國的華麗轉身。
圍繞《意見》的落實,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了以“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為專題的調研組,先后于5月和9月分別赴浙江和廣西開展調研。調研組一路馬不停蹄,緊扣主題,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走進體育場館考察運營情況,深入健身群眾中廣泛了解需求,全面把脈體育產業發展。在組團時,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段世杰表示,體育界委員熟悉體育事務,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對于建言體育產業發展有優勢,因此,此次調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務求直擊問題要害,精準建言。
發展迎來新機遇
《意見》指出,發展體育事業和產業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加就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和文化競爭力。《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路走來,我們看到了各地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精神,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服務方式、完善市場機制、創新管理體制、豐富產業內容,激活消費活力等所做出的努力,在促進形成機制靈活、設施完善、特色鮮明、賽事豐富、全民參與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段世杰總結調研感受時如是說。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質量逐步改善,產業效益明顯提升,形成了以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閑業為驅動,以體育用品業為支撐,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旅游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體育產業的整體規模逐年增大。2006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982億元,到2013年快速增長到3563億元。調研組了解到,廣西體育固定資產投資連續6年完成率超過125%,其中,2014年投資增幅居全區19個行業第二位,社會民間資本投資比例從2009年的22%逐年增長到2014年的65.9%。浙江省2013年的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321億元,比上年增加15.2%,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體育產業是一個橫跨生產、服務與消費,兼容公益性與商業性,既具有強大的經濟功能,又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產業。”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劉敬民表示,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但人均年體育消費只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10左右,居民的體育消費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體育產業發展迎來黃金發展期。正如調研中一位企業家代表所言,“體育產業是財富藍海,估值高,有未來。”
做強短板要補齊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由于起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總體上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調研組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總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市場主體發展不充分,總體實力偏弱。馬繼龍委員說,我國體育用品加工企業已經超過3000家,但大多數企業主要靠來料加工和貼牌生產,缺乏自主品牌。“做大做強體育用品業,提高品牌競爭力,已經成為當下體育用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他表示。
體育場館、體育版權等大量體育資源未有效開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未充分發揮。“政府投資、體育部門經營、財政補貼虧損”依然是體育場館建設運營的主要模式。場館多為傳統常規的場地租賃,管理服務水平較低,運營效益普遍不好。楊樺委員建議,體育場館建設運營可以采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新模式,發展體育綜合體,實現體育健身與演出、商貿等上下游關聯業態融合發展,走“體育搭臺,經濟唱戲”之路。
缺乏刺激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地調動和保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強。調研組發現,目前,關于完善健身消費政策、稅費價格政策、規劃布局與土地政策、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無形資產開發保護和創新驅動政策等均有待研究出臺文件。進入體育產業領域的社會實體普遍存在管理隊伍建設不完善、經驗缺乏、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受資金、就業和職業化等因素影響,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出現斷層。訓練條件落后,科技支撐乏力,職業體育發展滯后。
政府推動體育產業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尚未形成多部門聯動。調研組提出,政府主管部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促進體育產業政策的落實與協調,加快出臺產業配套政策,完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加大體育產業法規政策的執行力度,制定公平競爭的體育市場規則,把體育生產經營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為體育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唯有改革出動力
“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后,體育日益成為人民群眾的重要生活方式,這些都將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重大機遇。”調研組在客觀分析問題的同時,也理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和建議。
“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在于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發展社會生產、振奮民族精神、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的全面進步。”段世杰表示,對于體育產業發展要用戰略性的眼光進行謀劃和頂層設計,要把政府該管的管好,如加大扶持力度,加強產業引導,完善基礎設施,幫助市場主體配置資源等;該放的要徹底放,如,賽事審批、賽事轉播權限制等,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充分賦予市場主體地位。
“要發揮產業引導基金的杠桿作用,扶持重點項目,以點帶面。”陳立人委員建議,對于產業發展,政府要在金融、土地等方面要給予保障和支持。“建立體育產權交易平臺也很有必要。”卞志良委員表示。
“賽事是產業發展的龍頭,引進和創立賽事活動很重要。”錢利民委員說,賽事好了,產業就大了。他拿CBA舉例說,一個賽季要持續4個月,打十幾場球,這不僅可以給當地百姓帶來精神上的愉悅,促進城市精神凝聚,還可以推動場館的有效利用,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王戀英委員建議,可以把一些賽事甚至一些訓練放到二三線城市。
“要因地制宜發展體育產業。”劉敬民說,體育產業本身發展路徑很窄,但是“體育+”就大了。比如,廣西巴馬是老少邊窮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但又是長壽之鄉,自然資源豐富,一年有300多萬的游客。因此,體育可以和養生結合,進行產品開發,形成品牌,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帶得走,讓體育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促進民生改善。
“《意見》提出,發展體育產業要康體結合。”李國平委員提出,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吳侔天委員也建議,推動醫保基金從單純“保治病”向“保健康”轉變。
“加快發展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集體項目,推動產業向縱深發展。”楊靜之委員建議,隨著冬奧會申辦成功,可以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設一批冰雪運動場地,促進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王勇峰委員則建議,要完善產業政策法規,設計好盈利模式,降低經營成本,引入競爭機制,規范賽事標準。
……
錚錚良言代表了委員們對體育事業的拳拳之心,也表達了委員們對于體育產業大發展的殷切期盼。委員們表示,調研雖然圓滿結束,但建言體育產業發展將始終在路上。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體育產業發展 體育強國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