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推動建立科學分類科技評價體系 促進國家科技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優化創新環境,改革科技評價體系”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上)
我國科研評價體系伴隨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已漸趨合理,但與國際學術界通行方式相比仍存在不少問題,尤其行政主導、過度量化和以刊評文等弊端制約我國原創能力和科研影響力提高。
陳群委員在會上發言 人民政協報記者姜貴東攝
一個重要原因是學術共同體未能充分、恰當、有效發揮作用,導致至少三方面后果:一是在進行學術評價時,凡不可量化因素,難以在評價中獲得應有肯定,導致評價對論文的過度倚重;二是評價主體不得不采用各種額外措施保障評價“公正性”,比如對論文進行計算機查重、對成果進行盲審,甚至是雙盲評審等,從而增加評價成本;三是在科研項目、人才計劃、科研獎評審中,不得不依靠相對超脫的大同行專家進行把關,由于無法專業判斷,致使論文、篇數、刊物級別等被過分強調。
為更好支撐科技創新,需要著力改革現有科研評價體系。而改革科研評價體系,需要從最基礎性環節,即學術共同體建設入手。對此,建議:
一、 明確劃分行政管理部門和專家學者在科研評價中的分工和定位,界定行政管理人員是學術評價的組織者,管理部門不應直接介入評審過程,應將學術評價權力和責任主體歸于學者和學術共同體。
二、 政府主管部門、各學術單位在建立健全評價專家信譽制度、問責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基礎上,在科研評價活動中放手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通過鼓勵和監督相結合方式,推動學術共同體承擔起科研評價主體職責。
三、 加強科研文化建設,鼓勵學術批評,推動學術共同體提高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逐步形成良好科研評價文化和傳統,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更加客觀、公正、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評價 科技 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