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治理“網絡醫托”還需監管發力
東方起點公司利用連環話術,假冒慈善機構人員和醫生身份,騙取全國各地的腦癱病患者前往與其合作的指定醫院就診,每成功拉到一人前去住院,公司員工可獲得1000元提成。今年8月,記者以應聘為名臥底該公司發現,該公司有3個部門各自負責為一家醫院尋找患者資源,這3家醫院分別是北京國康醫院、北京京軍醫院和成都西南腦科醫院(9月4日《新京報》)。
隨著診療技術和設備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不良“醫托”現象在社會上日益猖獗,嚴重損害社會道德底線甚至危及人們的生命健康。“醫托”現象被發現了近20多年,有關部門也治理了20多年,但這顆醫療“毒瘤”在輪番治理后仍舊無法被鏟除。值得注意的是,“醫托”的陣營已由“線下”轉移到“線上”,有的居然還以公司的面目出現,如此更讓人防不勝防。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打擊“網絡醫托”從而讓百姓免受其害,成為一個切切實實的民生問題。
如果將猖狂的“網絡醫托”比作瘋長的雜草,那么非法雇傭“網絡醫托”的一些民營醫院就是肥沃的土壤。有的民營醫院雖然有正規的行醫證照,但其與“網絡醫托”相互勾結,這就涉嫌違法經營。一些患者的輕信盲從,也助長了“網絡醫托”的囂張氣焰。可見,“網絡醫托”猖獗,我們不能僅僅歸因于公立醫院門診力量不足。
在北京某“網絡醫托公司”里,每拉一名患者住院,“員工”可拿走1000元,如此高的利潤,導致非法診所與“網絡醫托”相互勾結。某種意義上,“網絡醫托”利用連環話術,與詐騙無異,而且騙的都是救命錢。再者,“網絡醫托”將患者騙至無良醫院也可能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對患者過度檢查,過度開藥,患者輕則多付費用,重則耽誤病情。可見,“網絡醫托”忽悠病人無異于謀財害命,必須堅決、持久地打擊。
治理“網絡醫托”,還需監管發力。但要從根本上杜絕“網絡醫托”,還須從完善相關法律入手。目前我國關于懲罰“網絡醫托”的法律還屬空白,想要將“網絡醫托”繩之以法卻無法可依,形成了抓了放、放了抓的惡性循環。因此,立法是關鍵,填補法律這部分的空白,讓執法人員、司法人員在辦案時有法可依,才是鏟除“網絡醫托”毒瘤的利劍。當前,各地相關部門要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以形成合力,追究涉案單位及人員的法律責任以規范、凈化醫療市場。比如,對于非法雇傭“網絡醫托”的醫院、診所應嚴厲查處,情節嚴重者要予以吊證取締。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絡醫托 醫院 治理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