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共享時代要用創新思維監管新業態

2017年09月01日 11:03 | 作者:周陽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中國人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富足,越來越多家庭已經從“物資緊缺型”過渡為“資源閑置型”。這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共享經濟,即利用共享閑置的物料成本、時間成本和服務來生產經濟價值。

1974722

2015年底,中國提出以改善過剩產能、降低供給成本以及開辟供給空間為主要目標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共享經濟的出現為化解產能過剩和擴大有效供給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認為,共享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塑人們的觀念。共享經濟理念受熱捧是基于兩種優勢:閑置資源的社會化再利用,用戶需求的個性化配置。而能否將共享和經濟融合在一起,形成既節約社會成本又實現經濟效益的發展模式,是未來共享經濟發展的大課題。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分享為人們謀得福利的同時,還在人際間釋放善意。善意就像人際聯結的催化劑,共享經濟令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接納與他人分享,推崇“共享主義”生活。

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最終是在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便利,或多或少會改變已有的產業利益格局。探尋共享單車等新業態的未來,其實是在問:當技術的迭代不可逆轉地呼嘯而來,政府的監管模式能否盡最大限度地減少滯后性,盡快與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無縫對接匹配。

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創新,都會帶來“業態更新-格局打破-爭議平衡”的過程。涉及產業,就一定會有鏈條的重塑和利益的再配,一些不適應時代需求的商業模式被淘汰,這一產業完成轉型和升級,法律法規隨之重新制定、監管思維重新調整,是自然而然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監管思維之新,能夠趕得上商業新模式、新業態之新,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考題。政府職能部門要懂得順勢而為,不能用“老辦法”去管制“新業態”。鼓勵創新,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在實際工作中踐行“法無授權不可為”,不隨意增設審批門檻,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才能充分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時代。當辦公不再受到空間的限制,不是把原有的辦公室、寫字樓都拆了,而是將其改造為共享的眾創空間;當短住不再只是個別的需求,也不是一味地建新酒店,而是盤活現在閑置的民宿資源。到了這個時候,考量一個城市的綠色出行水平,不是去比較財政投入了多少錢,也不是去比較政府建立了多少個公共自行車站點,關鍵是看當地政府能否通過創新管理,激發多方潛力,進而實現合力。

對新業態的監管,如何才能落實中央提出的“包容審慎”原則,需要地方政府職能部門能有創新思維。面對商業新業態,政府需要提防監管滯后性這一問題,更要對新業態、新模式保持密切關注,調研了解新業態野蠻生長過程中的新問題,并及時快速制定應對措施,把更多的精力、財力,向監管共享單車企業方向進行更多傾斜,既要通過行政強制措施對企業進行硬約束,也要督促共享單車企業強化自我約束逐步優化管理,通過技術研發、人工調度引導車輛有序停放,各方合力共同做好城市管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共享 創新 監管 新業 業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 | 亚洲成成熟女人专区 | 思思久久国产精品丝袜 |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一 |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婷婷开心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