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么教才科學?
根據教育部最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2017年9月開始,小學一年級將增設科學課,并將其作為基礎性課程。2001年,依據國務院批準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我國開始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沿用了半個世紀的小學“自然”課更名為“科學”,起始年級也從一年級變為三年級。如今科學課為什么又重回一年級?新課程標準有哪些變化?針對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科學課要怎么教?專業師資匱乏的難題應如何解決?
現狀
孩子越大對科學興趣越淡
北京大學醫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劉穎曾用一道探索性問答題難住了學生,“答案不是書本上現有的知識,但類似的思路曾講過多次。幾乎所有學生都只是照搬課本里的知識點進行分類討論,壓根沒想過去設計實驗探究。”
劉穎認為,探索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真正產生興趣,遇到問題才會主動去探索和思考。
而在現實中,中國孩子的科學興趣狀況卻令人擔憂。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科普研究所共同發布的“中小學生科學興趣狀況調查的五個主要發現”顯示,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隨年級升高而降低。
曾在小學從事多年科學課教學、現為東城區科學教研員的路虹劍也從兒子身上看到了這一問題,“幼兒園時,他會興致勃勃地舉起小拳頭模擬地球和太陽,給我解釋為什么太陽會每天東升西落,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提的科學問題卻越來越少,對科學興趣也越來越淡?!?/p>
在教育界人士看來,科學教育長期淪為“副科”、師資匱乏、課程標準陳舊、科學教育方式不接地氣等都是導致學生科學興趣下降、科學素養不高的重要原因。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并且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困境。
對策
越早介入越易種下科學種子
記者發現,包括清華附小、北京景山學校、北京市崇文小學在內的部分學校已為低年級學生設計了科學課程和探索活動。
自去年起負責一、二年級科學課教學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龔長霞認為:“對低年級段學生進行科學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他們的好奇心強,對科學很感興趣,“總有學生對我說,為什么每周只有一節科學課,每天都上多好呀”;另一方面,他們雖接觸過很多科學知識,但僅從書本上獲得,而不是來自于實驗或生活經驗,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也無法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
“年齡越小,對事物的好奇心越濃烈,興趣越易培養。在孩子已具備一定知識和理解能力基礎上,越早介入,越容易在他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劉穎相信,如果能在小學階段培養起對科學的興趣與科學素質,將會為學生以后的自主教育打下基礎,并有助于對初高中科學課程的深入學習。
崇文小學科學課程負責人萬士林表示,此前,崇文小學與校外機構合作,為一、二年級學生開發了科學實驗校本課程。學生每周學一點科學知識,做一個實驗作品,如彈射小飛機、小肥皂等。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規范,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科學 學生 小學 課程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