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激發“網絡文學+”的創新活力
網絡文學出現在中國互聯網世界已有20個年頭。日前,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召開,吸引人們思考網絡文學的使命與未來。而本屆大會“網絡正能量、文學新高峰”的主題,也意圖引導網絡文學正向發展,構建網絡文學發展生態圈。
由最初的網友自娛自樂,到如今由網絡小說轉化出版圖書,改編為影視作品、游戲、動漫及相關產品,進而帶火大眾娛樂市場,打造出“互聯網+”的龐大產業,網絡文學在中國的發展令人驚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不久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53億,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3.27億。經過20年培育,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實現了內容和用戶層面的雙爆發。與此同時,隨著網文IP對影視、游戲等行業的影響力不斷加強,網絡文學已經進入融合發展時代。
網絡文學的異軍突起,根植于文學的多元空間。作為一種原創文學和大眾文學,網絡文學表達比較自由、題材更加豐富,從其出現之日就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讀者。很多人是從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始,感受到網絡文學的魅力,此后又出現了諸如仙俠、盜墓、探險、玄幻、穿越等多種類型題材,誕生了《悟空傳》《鬼吹燈》《甄嬛傳》《誅仙》《步步驚心》等一批網絡爆款小說。目前,網絡文學已經實現了多點輸出,比如今年的超級劇集《春風十里不如你》《軍師聯盟》等,已經實現了影視作品和網絡文學的內容聯動,觀眾在追劇的同時也能閱讀原著小說,實現了以網文IP為核心的全鏈路生態。
作為一種商業模式,“網絡文學+”的成功有賴于中國社會文化消費需求的水漲船高,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拆除了橫亙在寫作者與讀者之間無形的墻,擴大了供需兩端的需求與空間。2003年,起點中文網率先創建了讀者按章付費的商業模式,此后,打賞、月票等付費模式逐漸完善,并為各大文學網站所借鑒,從而使網絡文學的讀者也參與到作品創作過程中。如今,網絡文學已經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寫手變現獲利的途徑愈發豐富,部分“大神”的年收入已遠超傳統文學作者;各個環節被重塑,分工明確,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條。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開拓“網絡文學+”更為廣闊的前景,依然任重道遠。目前很多網絡文學作品套路化嚴重,創作數量雖多但精品太少,抄襲、借鑒現象泛濫,侵權成本過低。部分寫手為了流量而打擦邊球,低俗、色情等現象,亦有損網絡文學的形象。而且,如今網絡文學整體熱衷于架空、玄幻、穿越等幻想類型,缺乏對現實的觀照,脫離現實社會基礎,顯得根基不穩,讀起來雖然很過癮,社會價值卻很有限。因此,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識到,實現“網絡文學+”良性發展,當務之急要建立起更為完善的評價體系,提升整個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同時營造更為健康向上的互聯網環境、夯實自身的文化基因。
近年來,一大批中國網絡小說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各地的擁躉,僅英文翻譯網站Wuxiaworld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跟讀,點擊量超過5億。這一巨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是當代中國文化創造力的一個側影,同時也啟示我們,面對“網絡文學+”的無限可能,我們更應樹立文化自信,釋放出更多文化創造力,讓網絡文學擁有我們時代的使命感,多出精品,為文化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網絡 文學 網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