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這五年我國海歸為啥越來越多?
出國與回國人數比降至
1. 26∶1
“中國的‘快’,有挑戰性,更帶來成就感”
一年前,李博開始考慮大女兒的教育問題。他和定居在加拿大的朋友們交流,得出結論:還是讓女兒接受國內扎實的公立基礎教育。
李博和妻子趙莎莎曾經在加拿大留學多年。放棄移民身份回國工作,對于這個決定,夫妻倆一點都不后悔。
“在加拿大那幾年,最怕的就是和家人視頻之后,合上電腦的一刻,那種最難熬的孤獨。”2008年,趙莎莎碩士畢業,而李博來到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才一年。趙莎莎曾考慮過在加拿大找工作同時陪伴丈夫,但她太熱愛祖國的文化,也認為在國內從事金融服務業,起點會更高,于是最終選擇了回國。
2012年,李博畢業回國工作。家庭團聚本來是他回歸的最大動力,但在回來以后,他卻驚訝于中國的發展速度:技術進步快、新的商業模式推廣和應用快、基礎設施建設快……在這樣“快”的生活節奏下做投資行業,讓他覺得既有挑戰性也有成就感。
隨著國內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去年他們也有了第二個孩子。一兒一女,他們的生活其樂融融。
點評:人才加速回流形成態勢,出國與回國人數比例已從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6年的1.26∶1。有發展前景的工作機會和國際化的薪酬待遇成為吸引留學生回國的主要因素。我國已經占據全球產業鏈中端并正在向高端邁進,為留學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出國留學和歸國發展人數之間的逆差將進一步縮小。
計劃報考公務員的“海歸”達
32%
“接觸中國的最基層,是一種沉淀”
去農戶家里了解收入情況、幫村民代筆材料、交水電費……是“海歸”村官劉琦的工作常態。
2015年,從瑞典本科畢業后,劉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北京大興區采育鎮施家務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從小就生長在農村,能把在國外學到的知識拿來建設家鄉,特有成就感。”劉琦覺得很值。
為了適應這份工作,劉琦沒少花心思。一開始,為了不給村里人留下“洋氣、嬌氣”的印象,她每天騎自行車40分鐘上下班。
就這樣堅持了3個月,村民們漸漸和劉琦親近起來,誰家有事頭一個就愿意找她幫忙。前幾天,村里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為了避免房產糾紛,托劉琦代筆了一份遺囑,劉琦還作為見證人摁了手印。
作為一名“海歸”村官,劉琦感到幸運,“前4年在國外上學,也走過國外很多城市,接觸了很多國際化的東西。現在接觸中國社會的最基層,是一種沉淀。”
現在的農村和她出國前已經很不一樣。每天早上,都有清潔工把村里打掃得干干凈凈。“去農戶家里做農業普查的時候,可以蹭到大爺大媽們家里的WiFi。”
點評:相關調查顯示,有32%的受訪“海歸”計劃報考公務員。大量的留學回國人員,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國家對留學人員也越來越重視,不少地區出臺新政放寬了海外留學人員報考公務員的限制。“海歸”報國,出現了新的趨勢和特點。(記者 孟思奇 制圖:蔡華偉 數據來源: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回國 海歸 中國 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