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開創生態文明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這是面向未來的美好圖景——在生態文明觀引領下,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更加深入人心,推動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中闊步前進
生態文明建設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新文明觀指導下的經濟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方式、文化與科技范式等的系統性革命。
浙江省德清縣后塢村,有一位經常騎著自行車在山里轉悠的黃頭發“老外”。這位叫多莉的英國姑娘是當地聘請的“洋河長”。
后塢村毗鄰莫干山景區,這幾年發展起大量民宿,多莉幾年前就在這里租住。隨著游客越來越多,村子里原本清澈的小溪出現不少塑料袋、飲料瓶等生活垃圾。
隨著生態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撿垃圾的普通志愿者越來越多。去年當地實行了“河長制”,多莉成了村里的“河長”,和村民、游客一起,盡職盡責地保護著那片青山綠水。
“河長制”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新實踐。2017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如今,全國既有市長、省長擔任的“河長”、“總河長”,也遍布多莉這樣的“小河長”。未來,將有更多的“小河長”等志愿者,投入到保護河湖、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中。
面向未來,每滴微小的水珠,都將匯聚成綠色生活的大潮——
“超靜音、超平穩、超省錢、不限號、不限行,在北京很方便?!辟徺I了新能源汽車的不少北京市民說。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保有量全球占比均超過50%。如今,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城市居民出行的“新寵”。杭州城市核心區域已建成電動汽車2公里公共充電服務圈。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著眼未來,生態文明建設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樹立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提供有力指引。
開展光盤行動、推廣節能家電、資源回收、減少一次性餐具……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將推動全社會形成更綠色、更環保的新風尚。
借助“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新業態層出不窮,在未來將極大地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
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踐行者。綠色生活,就像沁人心脾的陽光雨露,折射出美好的圖景。
面向未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產業體系還是空間格局,中國都將向著更綠色、更健康的道路前進——
建筑物高度不超過18米,綠色食品認證率達90%,森林覆蓋率達30%、自然濕地保有率達43%,綠色交通聯通全島……上海市崇明區正在計劃到2020年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生態島”。
地處長江入海口、世界最大河口沖積島的崇明區,雖然生態位置重要,但一度是上海經濟發展的“短板”。如今,這個區正以“生態+”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不僅正在成為各地共識,更匯聚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增長點。
在重工業密集、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繁重的河北省廊坊市,去年在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第一的同時,更是一舉甩掉了全國大氣污染倒排“前10”的黑帽子,打的正是一套去產能、調結構、增效益的組合拳。
重污染、高消耗項目堅決拒之門外,低端落后產業加速調整淘汰,2019年鋼鐵企業全部退出,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確定為首位產業……與京津山水相連、大氣相通的廊坊,正著力闖出一條產業結構調整引領發展的新路。
廊坊是個縮影。今年上半年,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54.1%,高于第二產業14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3.4%,比投資高30.7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加速發展。未來,隨著結構轉型升級加快,中國經濟將呈現出更加綠色、更有活力的新氣質。
“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引導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歷史的浪潮滾滾向前,生態文明新局面已經開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綠色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能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家園,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黨中央 生態文明建設 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