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海運強國內部要素與外部環境

2017年07月12日 09:49 | 作者:賈大山 |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分享到: 

作為全球性競爭又關系國家安全和經貿發展的產業,海運在一個國家的某一時期可能興起,也可能衰落,這是由于不斷變化的內部要素與外部發展環境共同作用而導致相對其他國家地位演變的結果。海運強國的形成需要依托綜合國力,根據國情特點形成自身發展模式和核心能力,構筑完善的海運發展內部要素與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海運的保障性、競爭性和引領性。

u=3130015135,22760679&fm=26&gp=0

海運業內部要素支撐

海運內部要素既是實現安全、便捷、高效和綠色發展的直接抓手,也是海運保障性、競爭性和引領性的直接支撐,是海運強國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是強大的海運船隊。建立起一支絕對控制、規模適度、裝備精良和信息安全的專業化國防安全船隊,適應國家戰略力量投放、應對常態和非常態突發事件的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較強控制力,由大型化、專業化運輸船舶組成的有規模的經濟安全船隊,充分滿足沿海運輸需要,保障涉及國計民生和經濟安全的能源、原材料、重要裝備和人員海上安全、經濟地及時地完成國際海上運輸,有效應對常態突發事件和集裝箱班輪運輸壟斷可能導致的海運不經濟性;以國家綜合國力、戰略和政策選擇為背景,依托海運企業的競爭實力,發展商業船隊,與經濟安全船隊共同實現海上運輸的經濟性與可得性。經貿大國的經濟安全船隊規模取決于其全球海運控制能力、全球海運資源配置能力,對于控制能力和配置能力強的國家,可選擇依托全球海運船隊進行商業運輸而實現可得性、經濟性;而對于全球海運控制能力、配置全球海運資源能力弱的經貿大國,則需要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注重提升海運企業競爭力,形成一支有規模、與綜合國力與需求規模均衡的經濟安全船隊和商業船隊,否則在突發事件和特殊背景下,國際海上運輸將面臨經濟歧視性,甚至不可得性。

二是現代化的港口體系。形成吞吐能力適度超前、結構合理、功能完善、信息暢通、安全高效、環境友好的港口群,集裝箱干線港口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具有滿足國家安全、適應船舶大型化的深水專業化碼頭,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形成專業化運輸系統,成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節點。對于經貿大國而言,現代化的港口體系屬于內部可控問題,是通過發展港口和綜合運輸體系,并結合技術進步、環境變化而不斷升級加以解決的問題。

三是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品牌。國內海運和碼頭企業做精做強主業,形成規模位于世界前列、全球經營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全球物流經營人、全球碼頭運營商等品牌企業。以大型港口城市為依托,形成國際船舶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集聚規模位于世界前列的國際航運中心。海運市場競爭性主要體現在海上運輸服務、碼頭轉運服務和現代航運服務三個方面,競爭主體主要是海運企業、碼頭企業和港口城市,需要政府、企業、中介機構和研究機構等通力協作,依據國情不斷加強海運文化建設、不斷完善海運經濟政策和海運法規體系,通過長期探索、創新發展,形成良好的海運發展生態,推動國家海運發展資源和要素優勢轉化為產業鏈競爭優勢。

四是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統。以先進技術裝備的、管理信息化、航測自動化、監控與搜救立體化的海事、救助與打撈系統,全球化經營、規模位于世界前列的國際一流船級社,具有較強的維護國家權益、履行國際公約和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功能完善、具有規模的海運教育、培訓和研發體系,為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人力培訓、裝備等方面承擔必要的輸出義務,為維護海運安全做出積極貢獻。支持保障系統是公共設施,救助船舶、救助飛機、海上搜尋、深海打撈、飽和潛水等先進裝備是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型裝備,其核心技術主要集中于幾個大國,具有不可貿易型,需要國家強大經濟、技術實力和研發政策的支撐;船級社、海事教育和研發體系是技術標準規范、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的重要載體,只有長期投入、持之以恒的積累,才能形成較強的實力。由于支持保障系統對資本、技術要求高,只有經貿大國才能支撐先進、龐大的系統,有能力維護國家權益、履行國際公約和承擔國際義務,有效實施人命救助、財產救助和環境救助,滿足海運發展所需人力、技術支撐需求。

五是高效的快速反應能力。形成布局合理、性能優良的綜合儲備能力,能夠快速反應和自如應對突發事件,抓住發展機遇;具有完善的政府與企業以及海運企業與相關產業互動機制,當其他國家或組織制定有關海運政策時,我國政府和企業具有制定相應對策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實力,保持我國國際海運的市場競爭力。高效的快速反應能力,既是一國海運要素發達的體現,更是一國海運生態系統健康的體現,是發揮要素協同優勢的結果。

六是公正的法制體系。形成科學的(與國際接軌、與國內發展實際相適應的)海運法規立法體系;形成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嚴格執法系統和完善的執法與監督機制;完善的參與國際海運事務機制,推進世界海運技術標準和規則的建立。法制體系是規范海運發展的底線,科學立法、嚴格執法、有效監督就是實現良法善治。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币粋€自身的法規不科學,不嚴格、不規范執法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監督和遏制的國家,就不能有效規范海運利益相關者的行為,維護其合法權益,甚至一旦發生糾紛就需要到其他國家尋求公正。海運的全球性既要求一個國家自身建立公正的法制體系,也要求其推動世界海運規則和技術標準公正性,其倡導的規則、技術標準才可能被世界所接受,真正擁有話語權。

支撐海運強國的六個要素相互支持,共同提升海運業保障性、競爭性和引領性。其中國防安全船隊、經濟安全船隊、現代化港口體系和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統是保障性的基礎;全球性存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海運企業、碼頭公司以及航運服務業集聚的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等品牌是競爭性的核心;而引領性則依賴綜合國力、國家海運戰略持之以恒和六大因素的協同推進,才能具有規則制定能力、規則執行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等。

海運業外部支撐環境

實現海運強國戰略目標同樣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綜合國力是一國海運業在全球發展、維護國際自由航行權益、履行國際公約和承擔國際義務的重要基礎,也是制定、推進和強制執行相關標準的有力支撐,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利于構筑海運生態圈,將海運資源和要素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提高利用、配置國際海運資源和市場的效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如圖1):

一是認同的國家海運戰略與海運文化。歷史表明,在這個71% 被海水覆蓋的星球,大國的崛起必源自海洋,而海運在維護國家安全和推動經貿發展中具有雙重作用,這一認識是經貿大國制定海運發展戰略和經濟政策的基礎,也只有立足這一基本認識,才能依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制定明確的國家海運強國戰略,并持之以恒為目標的實現而奮斗。在地緣政治形勢十分復雜的世界,海運的全球性、不確定性,要求現場形成不懼風險、奉獻海運、成就輝煌、渴望創新和開放合作的海運文化,成為吸引、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海運強國而奮斗的精神。結合全球海運發展趨勢,提出普世海運價值觀,并依托綜合國力,通過技術標準、海運規則制定與執行,推動海運向更安全、便捷、高效和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二是科學的國際海運經濟政策。海運關系國家安全和經貿發展,又是長期回報低于資本平均回報的產業,結合國情以及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戰略選擇,以應對非常態突發事件、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有效支持海上戰略投放能力為目標,以確保為原則,制定發展國防安全船隊、重大支持保障裝備建設和技術研發經濟政策;以應對常態突發事件、保障主要能源、資源和人員的及時經濟運輸為目標,形成相關經濟政策支持經濟安全船隊和支持保障系統發展,完善的參與國際海運事務、保證海運話語權和海運通道安全的機制。視國家海運控制能力和配置全球海運資源能力,以有效保障為目標,通過政府投資發展支持保障系統,以經濟政策(融資、稅收和技術進步)引導、企業主導發展經濟安全船隊;以應對海運市場周期性波動、提升海運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不劣于其他海運大國的海運融資政策、稅收政策和戰略性補貼政策,支持發展支持保障系統和商業船隊,參與全球競爭。

三是完善的海運創新和參與國際海運事務機制。建立政府、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功能明確、良性互動、運行高效的海運創新體系,具有海運技術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依托綜合國力,形成持之以恒的戰略定力,構筑政府、船級社、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參與已有國際海運組織事務,完善的海運國際人才培養和向國際機構輸送機制;通過推動區域海事組織建立、在已有組織發揮積極作用,不斷提升規則制定能力、規則執行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等,對關系國家利益的相關規則、技術標準、政策等的制定與調整,能夠及時做出恰當評價,發揮綜合國力影響,維護我國海運利益,推動世界海運發展。

四是緊密的海運要素互動機制。海運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信息密集的全球競爭性產業,依托國家綜合國力、海運需求、海外資源、海運供給和支持保障等海運要素和影響力,形成符合海運發展規律和自身國情特點的海運發展模式,有效整合海運上下游各個要素(包括貨主、航運、港口、造船、金融、教育等),形成海運產業鏈互為需求、供給和相互支撐的生態圈,將要素優勢轉化為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整體參與國際海運競爭。

一個強者既需要相關物資要素的支撐,更需要成為強者并為之奮斗的精神支撐。國家海運戰略與文化就是我國成為海運強國的精神支撐,也是制定海運政策的依據和基礎;公正的法律體系和海運文化共同作用形成海運信譽體系;科學的海運經濟政策和國家海運資源是推動海運內部要素發展物質環境,海運的全球競爭性決定了在“溫室”政策保護下不可能形成國際競爭力,同樣在歧視政策下,也不可能持續具有國際競爭力;完善的參與國際海運事務機制、緊密的產業鏈互動機制有利于將國家海運資源和要素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是維護國際話語權、實現海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并與法律體系、海運文化共同構筑海運生態圈,推動國家海運發展核心能力形成。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海運 國家 國際 發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天堂中文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专区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丁香五月 | 这里是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