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黃大年:心有大我,山一樣的巍峨
一人力量小,“千人”力量大
“我最驕傲的,就是入選了‘千人計劃’專家,因為有一群赤膽忠心的‘千人’和我一樣回歸祖國,一同前行。”
世界科技的競爭,往往沒有第二,只有第一。地球深部探測技術,也是如此。
地球深部還隱藏著多少秘密?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需求。西方發(fā)達國家在上世紀70至90年代已經完成一輪深部探測,牢牢占據(jù)了地質科學領域的制高點,而我國在本世紀初才剛剛起步。國家戰(zhàn)略的推進,需要一批科技領軍人物,需要一批戰(zhàn)略科學家。
黃大年,就是“千人計劃”引進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戰(zhàn)略科學家,他能深入專業(yè)探幽微,又能跳出專業(yè)覽全貌,有著深邃的戰(zhàn)略眼光、高超的科技宏觀決策能力和凝聚其他科學家的巨大人格魅力。
他的回國,能讓某國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100海里,就說明了一切。
2009年4月22日,第四十個“世界地球日”到來的時候,我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正式啟動,叩響了“地球之門”。
這是我國歷史上實施規(guī)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測計劃,是趕超世界科技先進水平的重大戰(zhàn)略計劃。該計劃設置九大項目49個課題,集中了國內118家機構、1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參與其中,被稱為中國地學界的“集結號”。
一聲號角響,萬千英才聚。
黃大年甫一回國,就被委以重任。作為第九分項“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的首席科學家,他以吉林大學為中心,組織全國優(yōu)秀科研人員數(shù)百人,開啟了深地探測關鍵裝備攻關研究。
黃大年致力攻關的“航空重力梯度儀”,就像一個“透視眼”,給地球做CT,能洞穿地下每一個角落。這套系統(tǒng)十年磨一劍,在近年來探明的國外深海大型油田、盆地邊緣大型油氣田等成功實驗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顛覆性”技術推動行業(yè)突破的典范。
但在這一產品和技術上,西方對中國實行最為嚴格的禁運和封鎖。“這是國家發(fā)展無法回避與繞開的話題,要發(fā)展就必須要有裝備,就必須突破發(fā)達國家的裝備與技術封鎖。”黃大年深知,要想叩開“地球之門”,必須靠中國人自己。
方向確定了,擼起袖子加油干!
可項目剛剛開展的時候,國外養(yǎng)成的慣性思維、行事風格、處事理念,讓黃大年對工作中的一些事情經常不理解,很生氣,又無奈。
面對種種不適應,急性子的黃大年不僅要倒“時差”,還要倒“識差”。好在有“千人”同行,他覺得并不孤單,“大跨度的經歷難免遭遇各種困難,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實也簡單:青春無悔、中年無怨、到老無憾。”
一人力量小,“千人”力量大。黃大年搞交叉,搞融合,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在黃大年的感召和努力下,王獻昌、馬芳武、崔軍紅等“千人”紛紛來到吉林大學,他們在不同學部、不同領域相互交叉、融合。如今,吉林大學的“千人計劃”專家已經有32人。
大學科、多學科交叉,是當代科技創(chuàng)新的必然趨勢,黃大年深諳此道,他繪就了一幅宏大的吉林大學交叉學部藍圖:在深地、深海、深空、信息、新材料等領域交叉融合,以大學科支撐大科學,以大科學帶動大學科。
2016年9月,一個非行政化的科研“特區(qū)”初步形成:吉林大學新興交叉學科學部正式成立,黃大年任首任學部長。
成立新興交叉學科學部,是黃大年回國后最高興的事。學校曾多次催他申報院士,他都風輕云淡地說:“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黃大年 科研 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