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化交流名家訪談:文化相通展風采
3充滿自信地講好中國故事
文化周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堅定文化自信。前不久,全國政協召開“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專題協商會。在文化交流中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蘇士澍: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堅定文化自信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正加深對中華文化的學習理解,從心底里根植自信。如果我們自己對中華文化一知半解,那何談文化自信,又何談能在文化交流中傳播好中華文化呢?比如這幾年我在政協一直呼吁“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為什么要讀懂漢字?因為這里面就蘊含著我們的文化自信。漢字的結構特點和表音表意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中國人的文化倫理、道德規范和觀念習俗。如果不明白漢字中蘊含的深意,不僅僅是對文字的掌握有所欠缺,更重要的是對傳統道德傳承的缺失。一字一世界,一筆一精神,面對漢字,只會念說,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當你真正理解漢字所蘊含的文化精神,自尊自信之感會油然而生。書寫越多,我們對文字乃至文化的敬畏喜樂之心則越濃;書寫越少,我們對文字乃至文化的認同親密之情則越淡,所以學好漢字、寫好漢字是關系到民族自尊、自信的大事。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工作,以及其他的促進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工作,并不是為了培養書法家、畫家、戲曲家、音樂家,而是要讓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無形的種子,扎下牢固的根,樹立文化自信。這樣才能真正自信地把優秀中華文化傳播出去。
范迪安:堅定文化自信對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們從事文化交流,在當前就是要通過交流讓世界各國更多地認識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機蓬勃的當代發展。藝術歷史的發生和發展不僅記錄了社會發展的進程,更通過視覺的和形象的方式為今天的人們認識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最直觀的素材。同時,藝術創造也是人類精神發展史的形象體現,比如中國書畫傳統中的許多觀念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在今天的文化交流與傳播中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外交流,展現中國書畫藝術的悠久歷史和獨特創造,將能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整體的認識與了解。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書畫藝術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從傳統中創新的許多成果,還遠未讓世界看到,因此需要通過舉辦展覽來展示中國書畫藝術的當代發展,尤其是通過展示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進步的作品,能夠產生通過藝術形象了解和認識中國的作用。
文化周刊:在文化交流中怎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蘇士澍: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文藝工作者的大課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把中國精神體現出來。中國精神的內涵非常豐富,包含著傳承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中國精神,離不開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最根本的是以人民為創作導向,通過創造力,把中國精神以多樣的方式講述出來,表現出來,在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文學等各個領域產生一批精品力作,用作品來講好中國故事。
王林旭:中國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中國故事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幅畫、一首歌、一本文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不能隨意編故事,這也是我自己的創作體會。在文化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找到共同的“語言”,這就需要我們對中華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促進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化,從而能夠吸引人、打動人。比如中華文化講究天人合一,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結合世界對生態文明高度重視的當下,用多種藝術形式闡釋天人合一,闡釋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是傳播中華文化的優秀理念,就是生動的中國故事。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化交流名家訪談 全國政協文化交流團 政協文化交流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