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大收藏家張伯駒 畢生精品捐故宮
在當時,這句話的分量對一個京劇演員來說是非常殘酷的。因為在民國期間,梨園行有“北平享名,上海掙錢”的說法。就是說,一個京劇演員必須在北京唱出名堂,然后再到十里洋行的大上海去掙錢。而當時呢,上海灘的戲園子可以說全部在杜月笙的掌管之下。所以這句話的分量就不言而喻了。余叔巖是怎么回話的呢?他擲地有聲地說:寧此生不到上海,也不去杜家演戲。
果然,直到1943年,余叔巖在北京病逝,他也沒有再去過上海,京滬兩地的戲迷都為余叔巖不畏強權的個性點贊!張伯駒的這場義演史無前例,余叔巖、楊小樓和王鳳卿三大員同臺演出,在今天可以看做是世界三大男高音同臺競藝的演唱會。當時不僅轟動北京城,而且轟動了全國。演出當天人山人海,盛況空前,被票友盛贊為“偉大的《空城計》”。
張伯駒喜愛京劇,琴棋書畫,骨子里散淡清逸,生活中更是一副名士做派,終日向往閑云野鶴式的生活。他不賭博、不抽煙、不喝酒、穿著隨意,飲食也很隨便。他雖然出身官宦,卻絲毫不講派頭。
其實,有關張伯駒的人生方向,他的父親張鎮芳早就給他規劃了一條從軍從政的康莊大道。張伯駒18歲進入軍界,在軍界和政壇摸爬滾打了十幾年,這使他徹底看清了軍閥們的真實面目。少年張伯駒也曾有過上馬殺賊、碧血沙場的宏愿,但現實徹底碾碎了他的理想。于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下定決心退出軍界,遠離政壇,徹底投身于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正是張伯駒在30歲上的這次華麗轉身,使中國文化史和書畫收藏史上又增添了一個光輝奪目的名字。
他的捐贈占據了故宮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
清朝末年,由于內憂外患,清宮內府收藏的大批的國寶級書畫開始流散到社會上,甚至流落到海外。張伯駒是一個擁有深厚愛國情懷的人,他以文化傳承為己任,面對著國寶流失,他不惜花費重金,甚至變賣家產用來保護我們共同的民族文化遺產。正是他的義舉,使許多國之重器得以保存,這也使張伯駒一躍成為民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
在張伯駒開始書畫收藏之初,就寫下了收藏的座右銘,也可以看做他給自己立下的誓言,他是怎么寫的呢?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張伯駒《叢碧書畫錄》
張伯駒堅守自己的誓言,新中國成立后將所有的收藏陸續捐獻給了國家,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張伯駒捐贈給故宮博物院的書畫,從品質上說是故宮書畫收藏中的上上品,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的捐贈占據了故宮書畫收藏的半壁江山,這些捐贈至今仍然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對于張伯駒的無私捐獻,后人給予了高度評價,都是怎么說的呢?
當代的著名學者、鑒定家、書法巨匠啟功這樣評價張伯駒: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文博大家史樹青更是贊揚張伯駒的無私捐贈行為,稱贊他為:民族英雄。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高度評價張伯駒先生,說他捐獻的文物:已成為國有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中華民族所共享。先生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山景行,千秋永志。——鄭欣淼《化私為公,足資楷式》
編輯:楊嵐
關鍵詞:大收藏家張伯駒 畢生精品捐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