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棚改拆遷現"通州模式":改的是舊房 穩的是人心
村村都公示 一把尺子量到底
幫村民拔出心中釘子,固然是棚改順利推進的原因之一。可又是什么讓所有人在十幾天里迅速簽約的呢?
張杰說,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陽光拆遷政策。
這把尺,明明白白地寫在棚改前發到家家戶戶的“明白書”里。明白書里列出一條條的“幫您算算賬”,大到安置房面積、宅基地補償款,小到一頭牛、一只雞,從成千上萬的補償款到細到10元的獎勵金,都有詳細說明。
尺子定下就不能動。和幫情況特殊村民申請政策不同,每平方米3850元的補償款一旦劃定,就是想多要10塊錢,那也沒戲。
“一把尺子量到底,做起來容易,說起來難。”夏超從進了村,就等于進了村民的“包圍圈”——這家為什么多,那家少了哪兒,個中原因都得一一說明。村口貼出來的公示,也讓有疑慮的人放下“小九九”:家家戶戶的新老宅基地認定結果、安置人口、經營面積、評估報告、拆遷補償款,大數小數都列得一清二楚。
為了讓老百姓踏踏實實地拿起筆簽字,指揮部的工作人員沒有午休,也沒有周末,隨時答疑。2016年9月15日,二期簽約開始,李文利大姐頭一批就簽了字。“我家六口人,兩個院子。之前在家就算好了,一個院子按面積來,一個院子按人口來,最后分了四套房,還有現金剩余。”看著自家選的安置房一層一層地拔高,李文利大姐心里又踏實,又興奮。“冬天咱也能用上樓房的暖氣,不用再受凍啦!”
編輯:梁霄
關鍵詞:棚改 拆遷 舊房 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