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棚改拆遷現"通州模式":改的是舊房 穩的是人心
拆遷隊進村 從“咋辦”到“給咱辦”
2015年6月,33歲的張杰和另外16人悄悄進了通州,借用潞城鎮政府一間四十來平方米的會議室開始辦公。
這消息像風一樣散開,周圍幾平方公里的村民都開始打探,有期待,有不安。
要知道,北京新奧集團將是通州最大的“地主”之一,主要負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棚戶區改造,以及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總體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基礎設施、多業態住房等投資建設任務。這些延續了近千年的村子近20年來雖然幾次傳說要搬遷,但幾萬號人從來沒真正想過這事兒會影響到他們。
當村里人還在商量“咋辦”時,北京新奧集團已在主動發揮棚改項目實施主體作用,積極探索又穩又快的棚改拆遷新模式。張杰作為北京新奧集團通州分公司拆遷管理部的部長,已經加入了由鎮里、新奧、評估、拆除、測繪和村民代表組成的六方工作小組。他們要做的是先摸清底數,找到村里各種疑難雜癥的病根兒。找到病灶,才能開藥方。
在一期棚改名單中的古城村就有病灶。中街39號的老人已故,繼承人在重新裝修房子后繼續和妻子居住,但沒辦手續。這種類似的問題,通過對39號一家人的認定推及類似情況,其繼承人和名下無房妻子都可以被認定為安置人口,享受待遇。
“以前覺得拆遷隊跟咱不是一條心,就想讓我們趕緊搬,沒想到真愿意給我們出力。”村民高興了,六方小組“白加黑”的忙碌工作也有了意義。
這樣的事情,每個村都有。入駐潞城兩年,張杰足足寫滿了10個筆記本:“政策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老百姓的訴求只要是合理的,我們都會幫他辦。”
編輯:梁霄
關鍵詞:棚改 拆遷 舊房 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