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農地入市改革試點進入最后階段
棋局 全國33個試點進入最后半年
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的嘗試方面,郫都區只是其中一個樣本。
從2016年開始,全國33個縣進行征地制度改革、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塊地”改革試點。據國土資源部4月份透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地塊目前各試點共計完成278宗,總價款約50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每畝地的平均入市價格約為110萬元。
按照計劃,今年12月31日,所有試點將正式收官,試點成果呈報上級部門進行驗收和評估,對實踐證明可行的,修改完善有關法律;對實踐證明不宜調整的,恢復施行有關法律規定。也就是說,這些改革試點還剩下最后半年的時間。
有專家表示,過去,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難以自由流轉,其結果是城市建設用地日漸短缺的同時,城鄉建設用地卻利用粗放,造成大量空閑用地,得以流轉后,將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國土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巡視員董祚繼此前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許規劃確定為經營性用途的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享有同等權利,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讓、租賃、入股,并完善入市交易規則、服務監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機制?,F階段農村所擁有的存量建設用地多達2.5億畝,盤活農村資源,激活農村資產,那么,農村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風口”。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潛力很大,但董祚繼也表示,改革也面臨諸多困難和矛盾,需要理性看待。例如,由于長期以來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建設重視不夠,造成農村土地管理基礎普遍不夠扎實。各種歷史遺留問題錯綜復雜,土地及農房產權資料缺失、權屬爭議、違法違規等情況大量存在,過去私下交易行為問題叢生、尾大不掉。這些因素明顯影響到改革的全面推進。
難點 產權限制和政策配套成當前瓶頸
實際上,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對此次改革面臨的困難也有同樣的感受。郫都區國土部門相關負責人就坦言,隨著試點的不斷深入以及農村土地征收、宅基地制度改革任務的疊加,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在程序和措施上都面臨瓶頸。
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是改革的政策配套跟進不足,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利益關系復雜,單一政策支撐難以奏效。當前來看,農村產權金融服務、土地入市的財稅征管和行政審批、土地供后監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及制度建設尚屬空白,需要加快研討并協同跟進。
二是土地利用規劃管控缺乏彈性,農村地區建設用地發展空間狹小,就地入市與現有基本農田布局極易沖突。如何在確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突破現有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模式,利用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實是一個難題。
三是農村土地二級市場沒有放開。二級市場交易管理涉及國土、房產、工商等多個部門,由于沒有統一匯總和發布信息的渠道,造成了交易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政府精準調控的難度,土地違規交易和隱性交易的隱患無法消除,不利于農村土地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川邁高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旭東認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要想真正實現與國有建設用地的同價同權,順利進行抵押融資是一把重要的尺子。但是,目前對此提供抵押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很少,這對改革進程是一個很大的掣肘。
值得一提的是,有專家認為,改革成敗與否,土地用途規劃是關鍵。目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中,被拍賣的土地多用于工業、倉儲用地,少量用于商貿用地,也有一些沿海試點地區嘗試將入市后的地塊用于住宅地產開發,也就是俗稱的“商住兩用”型地產。
在成都,很多“不差錢”的投資者同樣相中了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潛在的巨大市場價值。但是,在對改革政策進行一定了解后,有投資者就表示,如果完全按現行改革文件來操作,在試點區域投資“商住兩用”型地產開發,產權和交易都是今后很難繞過的“一道坎”。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入市 農村 用地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