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納入MSCI指數將為A股帶來什么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三年的失敗后,今年A股納入MSCI指數終于闖關成功。顯然,今年A股能納入MSCI指數,既有監(jiān)管部門努力的結果,亦包含有美國明晟公司“網開一面”的因素在內。夸張點講,納入MSCI指數,堪稱A股市場發(fā)展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
自2013年A股入選MSCI指數的“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后,從2014年至2016年A股連續(xù)三年闖關均無功而返,顯然是A股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并不符合納入MSCI指數的相關要求,不符合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投資取向。如去年MSCI就指出了A股市場所存在的諸如QFII每月資本贖回限制、大面積股票停牌以及交易所需對A股相關金融產品預審等三個方面的問題。事實上,這三大問題亦成為A股納入MSCI指數的“拌腳石”。
盡管到目前為止,交易所對A股相關金融產品的預審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但由于滬港通與深港通的互聯互動機制的進一步擴張,以及滬深交易所對于上市公司停牌問題進行規(guī)范,客觀上導致“國際投資者廣泛認可了中國A股市場準入狀況在過去幾年里的顯著改善”,也為A股納入MSCI指數掃清了最后一里路的障礙。
但也必須看到,此次A股納入MSCI指數,并非原先的方案,僅僅只是在今年3月份MSCI提出的“縮小化方案”上稍加改進而已。根據原先的方案,納入A股的數量為448只,A股在MSCI的權重為3.7%,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為1%。而3月份的“縮小化方案”為,納入A股的數量為169只,A股在MSCI的權重為1.7%,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為0.5%,且只納入可以通過滬港通、深港通買賣的大盤股。雖然最終的結果是納入股票222只,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上升為0.73%,比“縮小化方案”更令人滿意,但事實上,擴容版的“縮小化方案”,仍然說明A股市場還存在某些方面的問題有待解決。
比如停牌問題。雖然監(jiān)管部門出臺規(guī)章制度進行了規(guī)范,但目前每個交易日停牌的上市公司數量仍然超過200家,這在全球資本市場上仍然處于高位,也是此前MSCI的主要吐槽點。隨意性停牌,或延期復牌行為,剝奪了投資者的交易權,導致上市公司股票流動性缺失,也容易放大個中的投資風險。因此,即使A股已納入MSCI指數,國際機構投資者仍然希望A股上市公司在停牌問題上有所改進。
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衡量發(fā)達地區(qū)之外股市表現且追蹤人數最多的基準指數。MSCI客戶囊括了98%的全球頂級基金。統計表明,全球有超6000家指數基金跟蹤MSCI指數,約有1.7萬億美元的資產持有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納入MSCI指數,將會為A股帶來數量可觀的資金。據測算,A股納入MSCI后初始資金流入在170 -180億美元(約1160億元-1230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果A股在未來完全納入,預計資金流入可能達到3400億美元(約2.32萬億人民幣)左右。A股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多年來監(jiān)管部門一直在大力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因此,納入MSCI指數后,如果能引入可觀的資金,對于A股的意義無須多言。
除了引資,納入MSCI也有助于推進A股的國際化進程。多年來,監(jiān)管部門大力推進A股的國際化,意圖與成熟市場接軌。雖然此前在把QFII、RQFII等“請進來”,以及讓QDII“走出去”等方面也作出不少努力,但成效并不顯著。而在A股納入MSCI指數后,更有助于國際機構投資者了解A股的狀況,也更有利于A股走向國際化,借鑒成熟市場的經驗,使A股更加成熟,發(fā)展更加穩(wěn)健。
此外,納入MSCI指數,也有助于A股投資者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炒“小”、炒“新”、炒垃圾、炒重組、炒概念與題材等,形成A股市場獨特的“投資”文化,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頻頻發(fā)生。國際機構投資者買入A股,像題材股、概念股、垃圾股等將統統靠邊,而那些業(yè)績優(yōu)良、流通性好的大盤藍籌股將是其首選。大盤藍籌股受追捧,必將引發(fā)出財富效應,進而引導投資者重視藍籌股的投資,促進其價值投資理念的慢慢形成。
當然,A股納入MSCI指數后,基于市場本身所存在的短板,我們更需要通過完善制度建設、強化市場監(jiān)管與投資者保護,進一步把A股做大做強。如此,A股對于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會更大,也更有利于A股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融合,更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壯大。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a股 msci 指數 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