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上海幼升小調查:“幼兒時期的一次高考”
為了吸引教師,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學校嘗試對教師實行績效工資,多勞多得。專家和家長都會來學校聽課,給教師打分,教師會獲得相應的補貼。競爭機制的形成,使得每個教師都不敢懈怠。不過,為了節約辦學經費,當時的教師人數并不多,往往是一個老師兼任了兩三個班的教學工作。
短短幾年內,像世外一樣的不少公立轉制學校,都因為辦學自由度較大,在課程設置、教材編排、教學形式改革方面形成了各自的體系和特色,吸引了大量的家長前來報名。
最初,公立轉制學校被允許通過筆試挑選學生。雖然它的學費高于公辦學校,仍有不少家長慕名而來,優質生源也因此進入了各個公立轉制學校。
這些學校的口碑逐漸打響,良性循環形成。三年“斷奶期”結束之后,學校的運行也進入正常軌道。
截至2001年底,上海市的公立轉制學校共有76所。
當時,一名公辦學校的校長被區教育局調入一所著名公立轉制學校任負責人,不同于10年前的剛起步時期,她被要求,必須將公立轉制學校辦成最好的。
“當時,這所學校已經是一塊牌子了,我的壓力在于,不能讓學校掉價,所有的活動,都不能給這個學校丟臉。要讓學生、家長都以我們學校為榮,我們要為了這種榮耀去奮斗,要想盡一切辦法保住這種榮耀。”
她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自己明顯感覺到公辦和公立轉制學校的區別。前者容易懈怠,“撲騰不起來”。后者則在自身的生存壓力之下,不斷向前沖,學校帶頭人會不斷思考,哪里還能向前再推進一點。“在家長心里,我們這種學校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極限,永不停歇。”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上海 幼升小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