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李鳳民:醉心研究集水農業三十載,為著旱地綠色來
“旱地農業作物基本是一年長一茬,研究也必須按照自然規律進行”
2015年11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二十六屆院士大會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鑒于在旱地農業領域所作的突出貢獻,李鳳民獲得2015年度農業科學獎。
“我就是個農民,我的研究也離不開土地。”李鳳民告訴記者,農業生態學的研究最終必須要回歸土地、指導實踐,不能在實驗室里“種論文”,“旱地農業作物基本都是一年長一茬,所以我們的研究也必須按照這樣的自然規律進行”。
在蘭州大學旱地農業生態定位試驗站,記者見到了李鳳民的幾位研究生。在學生眼中,李鳳民是一位嚴師。“前兩年,李老師身體不適住院了,躺在病床上還在改我們的論文。”博士李明告訴記者,每個研究生的論文,李鳳民都會修改3稿以上,一字一句密密麻麻標注。
在這個包括宿舍、實驗室、廚房在內,只有10間小平房的試驗站里,學生們要自己生爐子、做飯,網絡會時斷時續。
“那些學生都是要下地干‘農活’的,年齡大的帶小的,日頭再大也得堅持,苦得很吶。”試驗站租種了孟克勤家的幾畝地,所以他時常會在田間看到正在做試驗的學生。“再苦,也是有本事的人。”孟大叔說。
李鳳民告訴記者,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優化各類生態系統結構和布局,可以大幅度提高農畜產品的輸出能力,并保持系統彈性,維持可持續發展能力,促使其成為兼具食物生產功能和生態保護功能的蓄水池或穩壓器,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柴秋實)
編輯:梁霄
關鍵詞:李鳳民 農業 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