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擴大學生選擇權,從高考作文做起
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包括高考科目改革、取消婚否年齡限制、試點春季高考、試點高校自主招生等等,莫不如此。對于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舉措,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也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思路,以適應擴大選擇權、用好選擇權的高考新主題。
中國關鍵詞、“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人生三本書、24小時書店、我和高考……今年恰逢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最能展現學生漢語文化能力和素養的高考作文題再次成為焦點。教育部考試中心專家表示,今年的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以厚重感與鮮活性兼具的材料,反映時代主題和價值觀念。
材料作文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賦予學生廣闊的思辨和表達空間。從思辨和表達角度說,今年高考作文題的最大變化是給學生擴大了選擇空間,這和浙江、上海啟動的新高考改革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思路一脈相承。而高考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在擴大學生選擇權方面持續發力。
比如,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和北京卷的作文題都是“多選一”題目,這有利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發揮。全國卷Ⅰ是根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根據題目提出的關鍵詞,學生可以有很多關鍵詞組合,關鍵在于要建立關鍵詞之間的有機聯系。
又如,浙江高考科目實行3+7選3,文理可自由搭配,考生有35種組合選擇;上海高考科目實行3+6選3,考生有20種組合選擇。而除科目選擇權外,還擴大了學生的考試選擇權,兩地外語科目均可考兩次,選擇最好一次成績計入高考。在6月7日、8日兩天的高考中,上海和浙江學生只考3門,有的只考語文、數學兩門,因為英語已經考過一次,所有選考科目都在之前考完并已知道成績。
多年來,輿論一直呼吁高考作文題可以出3到4道,由學生自主選擇。目前看來,改革順應了輿論呼聲,這會變為未來出題的趨勢。可以預見,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將體現在考試招生改革的各個環節。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自由選擇,還需要高考閱卷標準更加多元,評卷更加開放,盡量避免“主題先行”的評價標準。這和擴大科目選擇權的改革,需要進一步推進高校錄取制度改革,進行自主招生和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是一個道理。
像全國卷Ⅰ選關鍵詞,如果學生選食品安全、空氣污染,這樣的角度會不會有問題?會不會因此失分?即便有的考生想寫食品安全、空氣污染問題,恐怕也會因為擔心“敏感”而放棄。全國Ⅲ卷的作文題目是“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如果學生批評、質疑高考,或者談自己并不愉快的高考經歷,在得分上會不會受影響?這些都會影響考生的正常選擇。這兩套試卷給了學生選擇,但學生的選擇可能會受“主題”限制。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高考作文評價體系,消除學生的顧慮,引導學生轉變觀念,鼓勵學生行使選擇權。
今年高考作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與社會熱點、時代變遷結合比較緊密。最典型的是全國Ⅲ卷的作文題,以恢復高考40周年為背景,有人覺得這很好,貼近現實,時代感強,讓考生有話可說。但語文作文題和政治題、時政題以及科學題不同,主要考察學生的思辨與表達,作文題是否結合時代、貼近生活并不十分重要,即便沒有緊扣社會熱點和時代變遷,只要給了學生足夠的思辨和表達空間,也不失為好的作文題。
恢復高考40年來,高考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包括高考科目改革、取消婚否年齡限制、試點春季高考、試點高校自主招生等等,莫不如此。高考制度要起到促進學生個性成長、興趣發展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對于所有擴大學生選擇權的改革,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也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思路,以適應擴大選擇權、用好選擇權的高考新主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選擇權 學生 高考 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