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坑老人保健品騙局頻發 專家吁完善立法嚴管會銷模式
如何終結“坑老”的保健品騙局
專家呼吁完善立法嚴管保健品會銷模式
□ 本報記者 朱琳
“您怎么又買這么多保健品?快拿去退了吧,花不少錢,還不治病。”
“人家說了這得用滿3個療程才見效,我還得繼續吃呢!”
“說多少遍了,那不是藥,吃再多您那病也好不了。”
6月2日,《法制日報》記者剛走到吳淑霞家門口,就聽到半敞的門里傳來這樣的對話。
原來是吳淑霞的小女兒陳敏來看望母親,發現吳淑霞又買了很多保健品,忍不住“埋怨”起來。
“這不是第一次了,每周來都發現又多了不少保健品。”陳敏告訴記者,55歲的吳淑霞有高血壓、風濕病,后來聽信了保健品推銷員的說辭,從前年開始陸續購買的保健品數目不下十幾種,花費也高達9萬多元,但是病情卻未見好轉。
保健品騙局頻發,老年人總被忽悠,究竟該怎么“管”?對此,多位專家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應通過立法提高保健品準入門檻,對制造和銷售保健品環節嚴格把關,對會銷保健品的應在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從而規范保健品市場。
打“親情牌”成詐騙手段
“自從老伴去世后,我就一個人住,女兒上班比較忙,每周回來看我一次。”吳淑霞告訴記者,平時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看電視、聽廣播以及和小區的其他老人們相約一起去聽保健品講座。
“張姐和王姐(鄰居)告訴我,他們(保健品銷售員)的東西是高科技,比醫院的藥管用,而且還免費送試用裝。”吳淑霞說。
吳淑霞還告訴記者,保健品銷售員那些年輕小伙子、小姑娘個個爭著認她當干媽,經常幾個人結伴前來“送溫暖”,每次提幾盒雞蛋,送一頂帽子,甚至還給她洗腳,讓獨居的吳淑霞感覺很有“人情味”。
“這還不都是為了推銷產品,他們經常避開我在的時候來,每次來都拿一些所謂的‘高級’保健品,說療效多么好,勸我媽買。”陳敏忍不住說,老人的退休金大部分都花在購買這些保健品上了。
陳敏說,她母親已然被銷售人員“洗腦”了,“我之前和我媽說好了,不要再買保健品了,但她還是禁不住忽悠,又買了一堆天價保健品。”
“保健品作為日常保健的健康產品,比較符合人們尤其是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但由于保健品市場管理不規范,老年人偏聽偏信,往往花了很多冤枉錢仍執迷不悟。”北京道信律師事務所律師艾清告訴記者。
“一些不法商人給老年人設置‘陷阱’,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灌輸保健品的功效,并時常送一些小禮品來騙取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辨別能力有限,往往掉入‘溫柔陷阱’而被騙。”艾清說。
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看來,老年人缺乏溫暖,子女若經常陪伴,這種打“親情牌”的手段就不容易見效。因此,劉俊海認為,子女應該更加關心老年人,對老年人從心理上進行疏導,不要貪小便宜,不要輕信那些所謂的療效,多交流溝通,消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礙。
“國家也應該有所擔當,多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建立老年人社區咨詢點,為老年人提供健康護理、保健休閑、體育鍛煉、科學養生、法律咨詢等方面的服務,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艾清建議。
編輯:梁霄
關鍵詞:老人 保健品 騙局 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