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謀求“大跨越”需要“大手筆”
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著全球的城市體系,這是國內外很多專家的共同結論。“科技中心,特別是智能科技企業聚集的城市對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的相關研究表明,蘋果、微軟、谷歌等公司對全球的影響,導致了他們所在的城市對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也因此,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影響力超過新德里、孟買;在中國,深圳的影響力急劇提升。創新科技將導致全球城市網絡重新洗牌,每個城市都面臨機會。
以“千年商都”為傲的廣州,過去在一線城市激烈的科技競爭力角逐中一度落后,而今奮起直追,全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然而,從“區域創新中心”到“國際創新樞紐”是非常大的跨越,要求實現“功能”的提升,即全球范圍內創新資源的集聚和配置功能、全球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功能、創新驅動發展的示范引領功能,并最終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大型樞紐”和“核心節點”。專家認為,在此過程中,有幾點是廣州應該注意的。
首先是從集聚到輻射的能力轉變。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指出,一個地區的發展有擴散效應和回波效應。回波效應就是某一個中心的發展,把周邊的要素、資源集合起來,卻導致周邊地區的衰弱。因此,一個城市發展到較高水平,擴散效應應該大于集聚效應,要有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地區的普遍發展。
廣州提出“國際創新樞紐”構想以來,國際大企業、大項目接踵而至,顯示出強大的集聚能力。這些跨國企業以及不斷涌入的創新人才、不斷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已經開始讓珠三角其他城市分享到智力成果,佛山等周邊城市也愿意參與到廣州的樞紐建設中來,顯示出廣州的創新輻射能力正初步形成。廣州在制定區域產業、科技、人才等相關政策時,應更多考慮整個區域發展,摒棄一己私利。畢竟,樞紐城市的建設需要廣泛的認可和擁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次是既要打造有形網絡,又要構建無形網絡。陳廣漢認為,有形的網絡是大型基礎設施,讓人才、資源、信息等生產要素能夠聚集;無形的網絡則依靠商業、網絡、金融、文化、制度、規則等來體現。
廣州大手筆整合優化城市創新空間,打造科技創新走廊,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平臺和載體,“筑巢引鳳”的成效明顯。不過也應看到,這些企業、人才、科研機構更看重的是廣州日漸改善的軟環境。如今廣州的有形網絡正在成形,今后應更加重視無形網絡的打造,特別是體制、服務的提升,讓創新要素不僅“落地”,更要“生根”。
最后是與其他中心城市的錯位發展。廣州在建設國際創新樞紐過程中,應考慮如何體現廣州特色,與其他具有樞紐功能的創新中心城市實現差異化發展。尤其是與同在珠三角的深圳,在競爭中體現差異、深化合作尤為重要。比如珠三角城市群已經形成了國內最大的互聯網產業鏈,深圳的智能硬件做得好,廣州的軟件開發、網絡應用則更有優勢,兩地在產業鏈中實現了優勢互補。未來廣州發展的重點領域何在、如何實現差異化,這些問題在一開始的建設目標中就要解決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鄭 楊)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廣州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