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藍鯨”誘導自殺 “自殺游戲”能控制人的心理?
近日,“藍鯨”游戲成為高度警戒的網絡詞語。在百度以“藍鯨游戲”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首先出現的是顯眼的友情提示:“請遠離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活動”。各大社交平臺也揮出重拳封禁、刪除以“藍鯨”等為關鍵詞建立的群組。“藍鯨”游戲這個由俄羅斯一位大學生發明的死亡游戲,要求網絡參與者在50天內完成種種自殘行為,并最終完成自殺的任務。雖然游戲的描述令人瞠目,卻被全球多個國家的青少年追隨。在游戲的“蠱惑”下,已有多名青年男女心甘情愿赴死;雖然游戲創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經鋃鐺入獄,但仍無法阻止“藍鯨”出沒在全球諸多國家。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充滿血腥的死亡游戲具有如此魔力?又該如何讓青少年拒絕“藍鯨”的蠱惑?
“藍鯨”如何誘導自殺
早在2013年,“藍鯨”游戲就現身俄羅斯網絡空間。直到2016年,接二連三的青少年自殺事件,才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這個游戲,并一步步地發現它血腥甚至邪惡的本質。
“藍鯨”游戲為何有這種魔力?“‘4:20叫醒我’是游戲的另一個名字。每天早上4:20起床是游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整個游戲的基礎。這一游戲內容從生理層面對參與者提出了要求,它對參與者心理狀態產生的影響更不容忽視。” 心樂土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師徐瑞萍說。
“藍鯨”游戲的50項任務中,有多項都要求參與者在凌晨4:20起床。最后更是要求參與者連續19天在4:20起床,完成看恐怖影片、聽音樂的任務。
徐瑞萍介紹說,每個年齡段都有其最佳睡眠時間,青少年時期通常應該保持8—10小時的睡眠。睡眠過少會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年輕人如果長期在4:20起床會導致精神恍惚,大腦運轉變慢,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焦慮或抑郁,甚至是精神異常,進而影響大腦對重大事情的認知和辨別能力。從現有情況看,游戲設計者利用了這點。”
對于死亡,人們通常充滿敬畏和恐懼。然而,全球已有疑似超過百名青少年,在參與“藍鯨”游戲后終結了生命。“游戲共持續50天時間,通過50個越來越冷酷的任務,讓參與者逐漸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徐瑞萍說,這種方法在心理治療中叫做漸進式脫敏。心理醫生通常會用這種方法,幫助患者克服對某種事物的恐懼。“咨詢中脫敏的對象一般是來訪者恐懼的事物或畫面,比如社交恐懼癥,但在這個游戲中被脫敏的事物是死亡。”
在“藍鯨”游戲中,參與者被要求接受組織者指令,觀看或聽組織者提供的圖片、影片、音樂。徐瑞萍表示,組織者很有可能通過這種方式向參與者發送催眠暗示。“通常,外界信息無法接觸到人類潛意識。但如果催眠信息超過一定量后,便有可能突破意識對信息的過濾,直接給潛意識指令。” 徐瑞萍說,這個游戲中來自組織者的指令以及大量的恐怖圖片、影片、音樂很可能就是起到這種作用。死亡脫敏和催眠暗示的共同作用最終使游戲者做出極端舉動。
編輯:梁霄
關鍵詞:藍鯨 自殺 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