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席強: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用民樂串起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這十年來,中央民族樂團上演了一大批優秀的原創民族音樂。這一次次的成功,是席強在實踐中積累出來的,也為海內外民族音樂的創新發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在席強的帶領下,中央民族樂團先后推出《泱泱國風》、《國風繞梁》等大型民族音樂品牌作品,受到全國觀眾的歡迎與好評。
近年來最有社會影響力的,莫過于《印象國樂》、《又見國樂》兩個大部頭創作。立體的舞臺呈現、經典的民族音樂、華美的民族服飾、中國氣韻的舞美……將器樂與科技相融合,使音樂與時代相碰撞,帶給觀眾的不止是震撼,還有驚喜———“國樂”系列作品中《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絲綢之路》等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的經典國樂,在世界各地飄蕩。
《印象國樂》、《又見國樂》巡演以來,得到一些國際馳名品牌的全程贊助,但席強看到的,不僅是經濟效益與市場地位,更是觀眾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同,以及觀眾對于中國文化自信的一份尊重。通過演出,中央民族樂團做到了有市場、有文化影響力,隊伍更富有朝氣與活力,每當《印象國樂》、《又見國樂》響起,演出現場都會成為當地的文化盛會。在上海演出時,很多年不見的老前輩齊聚現場,可謂群賢畢至;更可喜的是,很多青少年被吸引到民族音樂演奏現場,還未看完便紛紛想要學習箜篌、琵琶、古箏、笛子等民族樂器,可謂少長咸集。席強說,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凝聚力,也是文化傳播的主導作用。
民族音樂,代表著國家聲音與國家形象,承載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讓世界各地了解中國聲音,喜歡中國故事,加強民族凝聚力,成為席強所帶領的中央民族樂團在近年來的文化使命。也正是他的這種責任感,使著名導演、編劇王潮歌以“一元稿酬”來執導《印象國樂》,她說:“我跟席強團長說我會盡心竭力,只要我把這份心拿出來給您,您托著接好了,就夠了。”
2015年,《印象國樂》到臺灣演出時空前的盛況,至今仍讓席強記憶猶新。在演出之前,其實也經歷了一個“小波折”。中央民族樂團與臺灣承辦商協商演出后,將票價定為與其他世界級演出團體相同的票價,臺灣承辦商擔心票價太高銷售不出去,但席強卻信心滿滿地說,用中央民族樂團的民族品牌與藝術質量做保證,不用擔心,一定會受到臺灣同胞的喜愛。意料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所有門票均在演出一星期前售罄,甚至一票難求,中央民族樂團在臺灣大放異彩。
席強事后總結經驗,除了中央民族樂團高超的演藝水平與劇目的創新意識外,更重要的是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主題,把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情感調動起來,“如果說文化是橋梁,那么演出就是平臺,真正起到了心連心的作用。”
如果說在臺灣的演出使席強及其所領導的中央民族樂團自信滿滿,那么,在美國等國家所受到的歡迎,則更充分彰顯了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與輻射力。
2015年12月,大型民族樂劇《又見國樂》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歌劇院公演,《華盛頓郵報》以整版篇幅刊載,報道指出:“中央民族樂團在打一場戰役,這是一場試圖把青少年吸引到傳統文化藝術殿堂來的戰役。”演出結束后,肯尼迪藝術中心的副總經理專門來到后臺找到席強,請求將《又見國樂》演出海報貼在肯尼迪藝術中心的展覽墻上。同樣,2016年在哥倫比亞國家大劇院,《又見國樂》的海報也貼在了那里,它彰顯著當代民族音樂家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用席強的話來說,正是因為在劇目創作和表演中,我們堅守了民族藝術的文化自信,發揚了民族器樂的優秀傳統,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理念,使民族音樂理直氣壯地站在了世界藝術殿堂上。
僅僅幾年,《印象國樂》、《又見國樂》百余人的隊伍演出每年近230場,并不斷在中國、在世界進行巡演,彰顯著中華精神與中國形象。席強說,“把最好的音樂傳達給了觀眾,使觀眾得到了愉悅與升華,我覺得這是最幸福的時刻。”
“用高雅的形式,扎根人民”
近年來樂團系列成就的取得,是與席強敢于改革、勇于創新的思想分不開的。從樂隊演奏員,到樂隊隊長,再到樂團副團長、團長,席強在中央民族樂團已工作近27年。特別是自2007年擔任團長以來,怎樣在院團走向低谷的大潮中,使中央民族樂團脫穎而出,成為席強經常思考的問題。他經常自問:民族音樂擁有很小的市場,我能否通過改革作品表演方式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讓更多觀眾喜歡上民族音樂?
而今,每年60到70個原創作品,230多場巡演,總創收達3800多萬元……這些數據成為他深入思考、大膽嘗試后的成果。
多年一線的演奏經歷,使席強敏感地意識到,觀眾就是市場,民族器樂如果符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其市場不僅是萎縮的,還有失傳斷代的危險。于是在上任團長之后,席強大膽改革,實行作品委約創作機制,獨奏曲、協奏曲與時俱進,既演繹傳統經典,又歌頌時代發展,使民族音樂在面對市場、面對觀眾時雅俗共賞,具有可聽性與可視感。這,一下拉近了民族音樂與觀眾的距離。
“民族音樂一定要發揚它的特質與核心———旋律優美、意境深遠、寓意深刻、百聽不厭,把這些做到了,民族音樂就算成功了。沒有任何思想感情的堆積,一味陽春白雪,不符合音樂傳承發展規律,這樣的音樂,總會被歷史社會所淘汰。”這些話反復在他口中出現,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如果觀眾不買賬,文化還傳給誰,把這個道理講通了,民族音樂的道路也就走通了。
為了讓民族音樂回歸大眾喜愛,創作“有深度、有溫度、有思想”的音樂作品,這些年來,席強每年都會帶領藝術家們深入基層一線采風學習,采風足跡已遍及廣東、山西、陜西等多個省市區,搜集和學習了包括廣東音樂、西安鼓樂、福建南音、冀中管樂等不同形式和風格的20多個藝術品種與民間樂種。藝術家們不僅將這些原生態樂種進行錄音、錄像等搶救性保護,還將它們整理、加工、改編與再創作,以專場音樂會的形式呈現給觀眾,使民族民間音樂得到繼承和發展。
自己的樂團發展強大起來了,席強并沒有完全安下心來,因為在他看來,他的職責不止于此。在他的帶領下,中央民族樂團陸續幫扶全國20多個民族樂團,真正把國家藝術資源普及到全國各地,使民族音樂“百花齊放”。自2011年起,樂團先后在河北省固安縣屈家營村、貴州黔東南州歌舞團、甘肅省隴劇院和甘肅歌舞劇院建立“民族音樂發展基地”,開展文化共建、文化幫扶活動。
不僅如此,在席強的倡議下,中央民族樂團還每年到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進行文化幫扶,2011年中央民族樂團與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聯袂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美麗新疆》,匯集了中央民族樂團和新疆方面最精英的創作團隊,經過數月排練,呈現出一臺既體現維吾爾族風格又彰顯民族管弦樂風采的精品。2012年,秉承《美麗新疆》的合作經驗,中央民族樂團聯袂西藏歌舞團創編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西藏春天》,該音樂會同樣匯集了漢藏作曲家,選取藏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通過改編、加工與移植,突出樂曲優美動聽、旋律耳熟能詳、曲調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呈現了一臺地域特色鮮明、文化歷史厚重、音樂感人至深的民族音樂會。
這樣的援疆、援藏活動每年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歌唱祖國、歌唱新時代,共同演奏優美的旋律,促進了民族情感的融合,將民族團結做到了第一線,做到了每個人的思想感情中。”
一臺臺絢麗的民族管弦樂音樂會,與席強及其帶領的藝術家團隊的辛苦深入一線采風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在西藏高原采風演出時,他們的團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民族音樂”,用音樂的形式將血濃于水的各族文化融合,在他的團隊看來,是職責與擔當。通過去西藏演出,席強及其團隊自身也得到了洗禮、熏陶與鍛煉,感受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慰藉。“我們就是想用民族音樂這種高雅形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席強 民族音樂 民族 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