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流大學建設應善用社會捐贈 讓校友反哺母校成文化
善用社會捐贈為一流大學建設添“翼”(深聚焦)
趙婀娜 趙 丹
●當前我國高校基金會,資源依賴性偏重、資金管理專業化程度還相對較低。
●高校基金會地區發展不均衡,區域差異明顯,馬太效應凸顯。
●高校基金受投資專業缺乏等因素影響,在投資增值等方面存在較為單一化、保守化的傾向,同時缺乏有效的資金保值增值方式,資金收益仍相對較低。
日前,浙江大學接受校友企業捐贈,獲11億元捐款,再次刷新國內校友捐款最高金額紀錄,引發各方關注。
其實,針對捐款數額是否為“史上最大校友捐款”的討論,仍是基于事件本身的關注,而與之相關的,我國高校目前校友捐贈率的整體現狀、校友捐贈的管理和使用、校友基金會的建設及其在高校發展中功能使命、一流大學建設過程中如何持續創新校友反哺母校機制等,為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更深層次、更需要研討的話題。
我國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已走過23個年頭
當前我國高校的社會捐贈,尤其是校友捐贈的整體狀況如何,從此前相關機構做的調查中可見一斑。
根據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此前發布的《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從1980年至2015年底,全國高校累計接收國內外社會捐贈(含軟件捐贈)總額為750多億,其中,100億以上的有1所,50億以上的有2所,20億以上的有12所,10億以上的有17所,累計在1000萬以上的大學有172所。從上榜高校所在地區來看,累計社會捐贈總額10億以上的地區有14個,北京高校接收社會捐贈金額最多,高達200多億,遙遙領先其他地區;其次是上海有100多億,廣東有80多億,湖北有50多億,江蘇有40多億,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吉林、陜西、山東、遼寧、天津等地區高校捐贈均在10億元以上。另外,截至2015年底,清華大學累計接收大額社會捐贈總額超過100億元,北京大學超過60億元,在全國大學接受社會捐贈的行列中處于領跑位置。
應該看到,盡管起步較晚,1994年第一家高校基金會——清華大學基金會建立,才正式拉開我國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帷幕,但在這20多年間,積極吸納社會捐款,多渠道籌措發展,已經成為高校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校友反哺學校建設,已逐漸成為一種校友理念與文化。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一流大學 社會 捐贈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