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男子深圳打拼18年兩手空空:有些東西比機遇更重要
“不可能的。再也不會有像深圳這樣的機會了。”他使勁兒搖頭,“工人其實很脆弱,本質上能依靠的只有工廠,工廠一旦離開,工人就成了隨波逐流的水草。”
他突然懷疑自己,當年帶著這么多人來到深圳,是否作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像一個“大家長”管著這些老鄉,期盼著他們安安心心掙錢,誰沒拿到工資他沖在前頭去交涉,誰家出事了他都會借錢,到現在還有好幾萬元沒收回來。
曾有一名老鄉罹患白血病,他發動周邊工廠所有的貴州人捐款。白天上班,晚上籌錢和探病,最后,他們湊了8000多元醫藥費。只可惜人還是沒留住。
他把老鄉的骨灰帶回了塘山村。返程時,安德禮仔細看了家鄉那些新冒出來的小洋樓。這些農民工把掙來的辛苦錢悉數砸進了房子,修完地基修主體,主題搞好再裝修,斷斷續續這么拖著,好幾年就過去了。
真正干不動返鄉的時候,人老了,房子也老了。
安德禮想找到擁有機遇的產業,把這些空蕩蕩的房子塞滿。他瞄上了野菜種植,這個腦子活泛的中年人在縣城大大小小的火鍋店發現,野菜的銷量早已超過了白菜和其他蔬菜,粗略算下來,一天至少能有三四百斤的市場。甚至有一家專門做野菜火鍋的店面,擁有30多張桌子,飯點能翻好幾次桌。
注重養生的人也越來越多,吃野菜成了一種潮流。他找到一些貧困戶,準備流轉土地種植何首烏、魚腥草、剪刀菜和香蒿,再用自家養殖的梅花鹿的糞便來施肥。
這一次,支持成了主流的聲音。有火鍋店對他說,“你種多少,我收多少。”
五
離開深圳的那天,安德禮和前來送行的伙伴一一告別,他說自己對深圳沒什么念想了,這里的一切都在歡迎著真正的“人才”,自己飄來飄去,也到了離開的時候。
當上村干部后,他曾再次來到這個城市尋求招商引資的機會。可他發現,曾經的工廠四周,拔地而起的是清一色的高樓大廈,如果不是路標明明白白寫著,他一定會認為自己走錯路了。
工廠的設施不斷更新發展,只有綠化的草坪沒怎么變樣。當年下班后,鐵皮房宿舍太熱,工人們紛紛躺在草坪上乘涼,有人吹牛,有人抽煙,有人打牌,還有人看書。他喜歡在把一張網拴在樹上,做成簡易的吊床,躺在上面,瞇著眼,昏黃的路燈一閃一閃,還能聽到和家鄉一樣的昆蟲的鳴叫。
現在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齊齊,夜晚被汽車鳴笛聲取代。他吃飯的美食城從地上搬到了地下,他去昔日朋友的工廠參觀卻被攔住,朋友出來接他,笑呵呵地解釋,“你穿的太不正式了”。
安德禮一看,對方西裝革履,自己還是過去那樣,鄒巴巴的T恤衫和長褲,怎么看怎么土。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男子 深圳 打拼 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