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堅守安全生產承諾是企業的通行證
上了安全生產“黑名單”,企業立項、信貸都會受限,后果很嚴重!近日,《深圳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信息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將從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安全生產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的標志,是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要求。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是實現安全發展的關鍵因子。對于現代企業來說,把好安全生產關,是最起碼的立業底線。一個連生產安全都不在乎的企業,何談社會責任、道德血液?然而,現實中總有些企業“粗線條”,在安全生產上“缺根弦”,或是扎著“松緊帶”,跟風險隱患討價還價,被處罰問責時抱怨運氣不好,風頭過去了則“瘡好忘痛”。如何讓企業時刻繃緊安全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在安全生產問題上,守信者暢通無阻,失信者寸步難行,是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實施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管理,是對企業失信行為有效懲戒的機制創新,目的是倒逼企業不放松對安全隱患的治理、不吝嗇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從而更好地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根據《暫行辦法》,企業一旦上了“黑名單”,將會受到特殊“照顧”:作為重點監管監察對象,加大執法檢查頻次并強化懲戒措施,使其失“里子”;通過向全社會公告和公開曝光,在各級各類評先表彰中實行“一票否決”,讓其失“面子”;在項目立項、土地使用、行政審批、政府采購、銀行信貸等方面受限或者禁入,增加違法失信成本,戳到其痛處。在“內憂外患”的壓力下,把安全發展理念真正落實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將是企業的最優選擇。
安全生產誠信是企業的“通行證”。對于企業而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企業不消滅安全隱患,安全隱患就會吞噬企業。因此,安全生產“黑名單”絕不是單純找茬“黑”企業,而恰恰是對企業“安全”的最好保護。參照《暫行辦法》劃定的14種被納入市級“黑名單”信息管理的具體情形,自覺與之“劃清界限”,是深圳企業的明智之舉。有些企業即使不幸上了“黑名單”,也不能“破罐子破摔”,而應“亡羊補牢”,爭取在管理期限屆滿后“被除名”。畢竟,“黑名單”是動態變化的,“有進有出”才能警醒所有企業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當然,“黑名單”要發威,離不開管理的科學化。正如《暫行辦法》規定的,信息采集、告知、發布、變更、撤銷要及時、準確,信息采集的具體要素、執法頻次、公布時間要量化、規范,管理責任和相關程序要分層級、清晰化,注重強化部門間的協調聯動,真正做到讓違法失信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避免 “左手進了黑名單,右手繼續賺黑錢”的怪象出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安全生產 黑名單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