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也是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建設高標準自由貿易網絡的重要依托。推進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合作、推動彼此的發展戰略對接,有利于推動我國實施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有利于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由點及面,穩步推進,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一批跨境重大項目正在推進或已開始實施,相關國家在合作中逐步積累了經驗。同時也應看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我國與沿線國家在陸路、水路、航空、能源和通信等方面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存在較大差異,一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較大資金缺口,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等等。因此,應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加強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規劃制度、標準體系、人員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共同推進國際骨干通道建設,推動建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非歐的基礎設施網絡。
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技術規范、口岸管理、運輸標準等差別較大,不利于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因此,應加強各國間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對接,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打造開放、包容與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框架。可建立常態化的雙邊會晤和多邊協商機制,加強我國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在基建規格、技術標準等方面共同制定國際標準。同時應注意,沿線國家在發展程度、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不應采取千篇一律的合作方式,而應根據各國實際因地制宜,建立差異化的對接模式。比如,以實現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對接發展規劃等。
打造高效便利的投融資模式。資金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撐。由于多種原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缺口較大。據測算,僅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就高達8000億美元。面對這么大的資金需求,必須積極推動投融資模式創新,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資金保障。可統籌考慮國內國際、雙邊多邊等投融資機制建設,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業務互補與合作;倡導實行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民間資本與社會資本參與,并加強對優質合作項目經驗的推廣;設立相關基金,為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人力、財力及風險防控保障。
培養“軟硬兼具”的復合型人才。開展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術與工具等“硬知識”,也需要熟悉相關國家的地理條件、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法律政策等“軟知識”。因此,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急需一批“軟硬兼具”的復合型人才。應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與企業間的互訪交流,推進產學研結合,培養一批既懂專業知識又通語言文化的人才;加強我國與沿線各國智庫的交流合作,共同開展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對象的研究,解決“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中的關鍵問題。
(作者為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基礎設施 互聯互通 國家 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