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校園貸:開“正門” 斬“黑手”
從當初幾千元貸款,很快“驢打滾”滾成十幾萬、幾十萬元,一些大學生由此背上沉重負擔,無心學業四處躲債,甚至導致花季少女生命凋零……近期校園貸亂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根治校園貸亂象,關鍵看三招。
對策一:對“高利貸”設門禁
校園貸主要是P2P網貸。一些放貸者通過社交網絡平臺,對在校大學生開展高利貸性質的放貸業務,以暴力催債為手段。
根據央行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2015年8月,最高法出臺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雖然校園貸也屬于民間借貸,但大學生涉世未深,對借高利貸可能導致的后果估計不足。不少人建議,有關部門應針對校園貸,出臺更具體的規定,將“高利貸”擋在校園門外。
4月10日,銀監會發布指導意見,明確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但是也有不少人覺得,這個保護的力度還是太小了,根本擋不住伸向校園的“黑手”。因為,18歲以下的大學生人數極少,而且,大家一直生活在校園里,18歲跟20歲沒有太大區別。
日前,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通知,規范校園網絡借貸業務。通知規定,校園貸平臺對在校學生借款人,單次借款收取的服務費用原則上不超過200元;逾期違約金、逾期罰息總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借款本金。
后面這一條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校園貸“利滾利”有了明確的上限,逾期違約金、逾期罰息總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借款本金,等于給高利貸設定了“天花板”,斬斷了無休止“利滾利”的黑手,防止借5000元還幾十萬元的“噩夢”再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校園 大學生 金融 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