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中央社院第22期無黨派人士理論研究班小記
4月18日至28日,一批來自各行各業、五湖四海、閱歷年齡各不相同,卻因一個共同的身份——無黨派人士———走進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參加中央統戰部組織的第22期無黨派人士理論研究班。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科研、教育、文藝、醫藥、企業等領域的領軍人物,在人大、政協、政府、企業擔任要職,律師、會計師等新社會階層代表……這個由59位無黨派人士組成的班級可謂“藏龍臥虎、精英薈萃”。10天的學習培訓下來,這群以知識分子為主的學員們加深了對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解和認同,清晰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強了為祖國為社會做貢獻的愿望與決心,更在彼此短暫的交集時光中結下深厚的同窗情誼。
開闊視野增共識
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到系統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一帶一路”倡議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中國傳統文化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理論研究班課程為學員們提供的精神大餐,內容豐富、滿滿當當。
幾乎每一位學員都對課程內容大加贊許,并結合自身工作表達了思考與收獲。
大家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聯組會議上的講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讓大家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學員李涵,是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他對我國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深表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知識分子是主體,知識分子創新水平決定發展的質量和成敗。我們要有這樣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參與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來。”
在談到知識分子發揮表率作用方面,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學員席振峰感言,要充分利用教師對社會大眾尤其對青年一代的影響,在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作用。
第一次到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的學員、江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杜建強坦言,來了之后發現這里的學習和想象很不一樣:“老師的政治理論水平很高,不說教,針對大家的問題都能正面回答。在研究政黨制度時,能夠吸收借鑒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開放包容。”
“從學員的出勤率就能看出,大家都愿意來聽課,開闊視野,讓我們有所收獲和感悟。”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學員張斌說。
家國情懷勇擔當
“一天我在填表時政治面貌那一欄不再寫‘群眾’,而是‘無黨派人士’時,其實很想知道這兩者有什么區別。”身為高級會計師的學員何永梅在小組討論上的發言,引發了學員的大討論。
幾天的學習思考下來,學員們逐漸清晰了自己的身份定位,認識到除了在自己專長領域里有所建樹外,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滿懷一腔報國之情,愿為祖國發展社會進步多做貢獻。
中國知識分子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重道義、勇擔當。錢鐘書、楊絳、程思遠、巴金、袁隆平……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個個響亮的無黨派人士名字背后,充滿著知識分子對國家建設的滿腔熱情與責任擔當。
中國科學院院士、學員閻錫蘊評價自己從前“學歷很高,但政治覺悟不高”。她喜歡搞研究,不喜歡被約束,但這次很渴望這個學習機會,以便在實際工作中獲得更宏觀、更全局的視角,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大業。
學員宮鵬,現在的身份是清華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本已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科學、政策和管理系的終身教授,2014年選擇全職回國任教。他認為:“即使沒有參政議政經驗,也要為國家的發展建言。”
宮鵬講述了一段自己的經歷: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寫的《誰來養活中國?》聲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作為中國人,他當時就寫了篇中國不需要外國養活的評論,發表在英國的雜志上。“我的體會,作為新一代中國讀書人,從說到寫到行動,要全面捍衛國家尊嚴”。
想方設法諫諍言
學習期間,有一位特殊的學員兼教員——曾經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無黨派人士研究班學員、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此次培訓期間,甄貞為學員們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參政議政的經驗。
“有時我們建言獻策是要擔風險的,但很多事,頂著壓力也還是要說,因為如果不說,對國家對人民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也就辜負了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和期待。”甄貞說。
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學員們對如何更好地建言獻策紛紛發言。
江西省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上官新晨介紹,江西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分組每年進行大調研,定期匯報調研進展并最終形成調研成果報告,在地方兩會上作大會發言,“我們提出的很多建議意見都被省委、省政府采納。”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學員文繼榮表示,理論知識重要,實踐重要,全局觀更重要。“我的專長是自然科學領域,總想找到簡單優美的模型來解釋。但社會問題復雜,無法歸結于簡單的分析。知識分子建言獻策,要立足專業,對不是自己專長的領域不能亂說。”文繼榮說。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學員周玉梅分管單位的科研和財務工作,此前對國家科研經費曾有“管得過死”的印象。后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與財政部座談時,她了解到政策制定初衷和使用者的需求是一致的,只是在執行過程中出了偏差。于是她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最終被財政部采納。
“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了解中央決策的初衷,同時開展扎實的調研,就更能結合自身實際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周玉梅總結道。
短短時光,卻在研究班的每個學員心中留下深刻印記。憑著一腔碧血丹心,在我國無黨派人士隊伍中,必將涌現出更多有利于祖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真知灼見。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中央社院 無黨派人士 知識分子 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