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九三學社王成鋒:挑戰“癌中之王”的醫者

2018年05月02日 11:09 | 作者:欒絮潔 馬雪彧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挑戰“癌中之王”的醫者 

——記九三學社社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王成鋒

記者 欒絮潔 見習記者 馬雪彧


胰腺癌被公認為是“癌中之王”,是繼肺癌之后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如果把胰腺癌手術比作普外科的“珠穆朗瑪峰”,九三學社社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主任醫師王成鋒就是敢于挑戰“珠峰”的人。40年來,他一直致力于這一世界級癌癥難題的科研攻堅,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接受記者采訪前,王成鋒剛做完一臺手術。對他來說,一天做五六臺手術已經是家常便飯,有時一臺手術要十幾個小時。“胰腺癌的治愈率很低,但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夠讓越來越多的患者獲得治療,臨床一線就是我的陣地,為患者負責就是我的使命。”王成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


來之不易的5個胰腺癌易感基因

“全世界早期胰腺癌的發現率僅為5%左右,通常發現的時候就是中晚期,治愈率很低,被稱為‘癌中之王’。”王成鋒向記者介紹胰腺癌治療現狀時這樣說道。正是這樣一個全世界公認的癌癥難題,王成鋒卻一直堅持在臨床和科研一線40年,取得了多個突破。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王成鋒團隊與林東昕院士合作從2011年起就開始用一代測序技術做胰腺癌的全基因測序。通過對中國約4000例胰腺癌患者的基因和5000例正常人的基因構成1萬例的標本進行測序,結果發現,中國國人特有的5個胰腺癌易感基因,攜帶此基因的個體,其胰腺癌發病率比沒有該基因的個體高6倍。這是當時世界上樣本量最大的有關胰腺癌易感基因研究的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相結合的研究。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上,在國際醫學界引發強烈反響。

這一發現意義重大,但王成鋒坦言,胰腺癌的病因非常復雜,僅靠5個基因遠遠不夠,癌癥的發生可能是幾百上千個基因共同作用而成的。攻堅之路越發坎坷,王成鋒帶領團隊深入研究的腳步卻從未停止。

然而,由于胰腺癌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加上瘤體所在區域毗鄰胃腸等重要臟器,胰腺癌患者的化療、體外放療以及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等綜合治療效果一直差強人意。為了給單一的手術治療錦上添花,王成鋒團隊嘗試了為手術患者進行“術中放療”,而這一方法的應用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切不掉的胰腺癌,我們一般會選擇術中放療,把對放療敏感的胃腸移開直接照射瘤體,照射劑量相當于體外的15~20次的量,做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效果很好。目前我們對于胰腺癌的術中放療不論是治療的病人數量,還是治療的效果都是位列全世界前沿的。”王成鋒說,“針對胰腺癌術中放療的治療方案,可以說,我們在國際上是排第一的。中國腫瘤臨床診治水平在世界上并不遜色。”

手術日變成了“生日”

“我的老家在山東偏遠的農村,對學醫沒有什么概念,考大學都是老師幫助報的志愿。但我們這代人干一行就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就要努力做好。”雖然接觸醫學專業純屬偶然,但王成鋒與醫學的緣分持續至今已近40年。

王成鋒回憶起自己剛當醫生時的一個故事。“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春節我是在醫院值班,遇到了一個至今難忘的病例。一個膽總管下段癌(一個與胰腺癌的手術方式完全一樣的腫瘤)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的患者,那時候條件有限,B超室沒有電梯,我和其他幾個醫生每次用擔架抬他上樓做檢查和治療,后來經過多次治療,患者被搶救過來,術后恢復得也很好。我當時想,這個患者可能最多活5年。但沒想到在做完手術的10年后,我接到了這個患者的電話,讓我去參加他的生日會,原來他把我們當年給他做手術的日子改成了自己的‘生日’。”

王成鋒說,這個患者每年過“生日”都要請當年給他做手術的醫生護士到家里吃頓飯表示感謝,轉眼34年,這樣特別的“生日”一直持續至今。“他現在已經快80歲了,精神頭不錯,每天還給孫子做飯呢!這樣的患者讓我很感動。”王成鋒笑著說。

由于診治的病人太多,經常會有王成鋒叫不上名字的人來感謝他。一天,王成鋒收到了一封請柬,打開一看,原來是他曾經診治過的一個女孩的結婚請柬。這個女孩是他的一個“小患者”,當時正在上大學,經他治療后又重返學校。多年過去,收到女孩的結婚請柬,王成鋒打心底里為女孩高興。

“胰腺癌不同于其他癌癥,一般存活率只有一兩年。每次聽到有人跟我說‘王大夫,幾年前您給我做過手術’,我都會感到很欣慰。”對王成鋒而言,病人恢復好、活得好就是最大的快樂。

2

好心態是治療癌癥的良藥

“生了病,的確是很不幸運的事,但越是心態好的病人往往越活的長久。”王成鋒常和病人及家屬講述良好心態的重要性。

“胰腺癌現在的發病年齡在下降,我們曾經收治過最年輕的胰腺癌患者只有十來歲,經我們研究發現,生活壓力對腫瘤的產生有直接影響,人的情緒長期處于悲傷、抑郁的狀態,身體的免疫能力就會下降,就會增加患腫瘤的危險。”王成鋒說。

王成鋒認為,健康防癌首先要學會調節自身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他曾診治過一位僧人患者,預計存活時間僅剩半年,但這位僧人面對死亡的心態很坦然,手術后回到少林寺練功如常,至今仍生活得很好。

“癌癥患者的心理疏導在我們國家還比較薄弱,癌癥的治療確實需要心理學的參與和輔助。”在王成鋒看來,癌癥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疏導非常重要,不僅有利于患者恢復,也有利于醫患之間相互理解,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現在醫生和患者間最大的矛盾在于不夠了解病癥,不理解彼此。胰腺癌的手術可能會出現很多并發癥,這是自然現象,但一些患者會認為是醫生沒有盡心診治,從而出現醫患矛盾。”面對如何與病人溝通、家屬如何正確安撫病人的問題,王成鋒有自己的“妙招”。他認為在與病人溝通病情時,要做到“點到為止”,而家人在安撫病人時,也要注意方式,減少病人的心理負擔。

“好心態是治療癌癥的一劑良藥,要多鼓勵病人愛生活,力所能及地工作和學習,才能創造更多抗癌奇跡。”王成鋒說。

守住臨床一線才能更好履職

作為九三學社社員,王成鋒積極參與九三學社中央、北京市委會醫衛委開展的活動,將自己的專業所長應用到履職中。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臨床一線就是我的陣地。”王成鋒不僅把臨床一線作為他治病救人的陣地,也作為他參政履職的陣地。他把自己了解到的百姓關心的問題寫進社情民意中,很好地將自己的本職工作與參政議政職責結合起來。近年來,他所提交的建議不僅限于腫瘤醫學,還包括慢病防治、社區醫療、線上服務、公立醫院改革等。同時他還經常參與九三學社中國醫學科學院委員會組織的義診活動,為基層群眾看病。

王成鋒在與地方基層醫院的接觸中發現,缺乏業務水平過硬的醫生隊伍是地方醫療存在的關鍵問題。因此,他每年都會到基層醫院講課,為當地醫生培訓。在他所帶的博士和碩士生中,也有不少是西部地區的學生。

近年來,王成鋒先后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創優爭先先進個人”、“2014年度協和醫科大學科研先進個人”、“2015年京城優秀好醫生”等榮譽。

作為腫瘤醫院胰腺癌學科帶頭人,王成鋒經常講:“手術誰都會做,關鍵是能不能做好,能不能在關鍵時刻比如手術臺上大出血時,臨危不亂、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懂得管理,善于用人,讓團隊的人員由衷的佩服才能讓學科良性運轉。”

“醫生做一臺手術,就像藝術家做一件工藝品,要做到盡善盡美。”對于什么是好醫生,王成鋒認為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要盡全力對自己的病人負責。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胰腺癌 患者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五月六月欧美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 | 鲁鲁天天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亚洲男人aⅴ第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