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青年就業故事:聽父母還是聽自己? 就業還是創業?
(下篇)就業VS創業
——走在創業路上
就業與創業并不矛盾,一些邊就業邊創業的青年群體在社會上越來越多。“雙創”的時代,許多年輕人心中都有一個躁動的創業夢。因為沒有學歷背景、家庭經濟的門檻,對于有一技之長的人來說,創業往往是比就業更好的選擇。然而創業說不盡酸甜苦辣,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考驗著創業者,也考驗著社會。
從就業到創業如何實現“路轉粉”
馬軍的創業靈感源于一次家庭旅行。
2015年國慶長假期間,有一份正式工作的馬軍和家人去美國游玩,機票、簽證、酒店都從網上訂好了。可是到目的地后不熟悉交通和語言,讓帶著一家老小的馬軍沒了方向。
后來,馬軍通過貼吧結識了一名華裔司機,司機為馬軍一家提供了全程司機和導游服務,在這名華裔司機的幫助下,馬軍一家的這趟海外游完美結束。
“相信在自助游過程中和我有一樣困難的人很多,為什么不進行一次創業嘗試?”馬軍說。
2016年3月,馬軍成立的西寧必約車車電子商務公司在青海青年創業園正式“起航”,通過第三方網站,為各地游客提供網上約車和包車服務。短短半年時間,有200多名司機加盟他的平臺,營業額超過460萬元。
研究生畢業的韓春輝已經在重慶的一家企業上班,但創業一直是他心中的“詩和遠方”。“研究生沒畢業的時候,我就跟同學謀劃創業了。”韓春輝說,在學校的時候,他和另外兩個同學看到學校有大量的資源當作垃圾扔掉,感到非常心痛,就想創立一家環保科技公司,變廢為寶。
然而當時受資金影響,創業條件并不成熟,韓春輝和合伙人們約定只要條件成熟了,他們就會重啟自己的創業計劃。
今年4月,上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中心發布《市民創業狀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16~35周歲青年的創業活動率為12.4%,每8位青年就有1位是創業者。
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對創業群體給予很大扶持,融資、培訓、免租等方面都有政策,創業的門檻更低。相反,就業的難度卻日益加大。近年來,畢業生數量居高不下,而崗位不見增長,就業的競爭日益加劇。顯然,創業的誘惑更大。
也有人認為,就業是創業前必做的“功課”。網友“王思然”在半月談微信公眾號留言:“就業是積攢經驗的過程,不懂行怎么行?難道拿錢換經驗么?建議先就業,有經驗后再創業。”
編輯:梁霄
關鍵詞:青年 就業 故事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