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青年就業故事:聽父母還是聽自己? 就業還是創業?

2017年05月05日 16:59 |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老話說得好,不如自己中意的好”

早上5點,在北京市密云區河南寨鎮中莊村一個2000平方米的廠房內,31歲的孔博正忙著到各操作間幫忙分揀包裝西紅柿、黃瓜、白菜、辣椒等各種新鮮蔬菜,幾輛快遞配送車輛在廠房外整裝待發,準備將各類蔬菜送到顧客家里。

幾年前,從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的孔博,還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外企做著投資咨詢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這份年薪十幾萬元的工作讓人羨慕。然而,孔博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回家鄉密云種菜。他和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妻子雙雙辭了職,回到密云,白手起家,創辦北京密農人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地地道道的農民。

回想當初放棄外企的工作,孔博坦言“阻力不小”。“剛開始決定回來種菜時,爸媽每天睡不著,尤其我媽還哭過幾次,說我好不容易考出去,不能再回到農村。我岳父岳母更是不同意,都覺得風險太大。”

孔博說:“我覺得經營蔬菜利潤高,就想趁著年輕多試試。在城市,上班是在狹小的水泥格子間里,回家是只有12平方米的合租房,太壓抑太難受了。”

與孔博考入城市又自愿返回家鄉相反,中國政法大學應屆畢業生小雯與父母的爭執從考上大學那天就開始了:“爸媽一直想讓我回縣城當個公務員,端上‘鐵飯碗’,但我喜歡北京,哪怕失敗了也要闖一闖。”

提起父親的口頭禪“老話說得好”,沈博洋就一臉無奈。5年前大學畢業的沈博洋,接了父親的班進了老家縣城的郵政部門工作。“郵政雖然是過去令人羨慕的鐵飯碗單位,可實在是不適合我一個學動漫制作專業的人,我一提出去上海做回本行,我爸就以‘老話說得好’作為開場白教育,我立馬投降示弱。”

從更穩到更實際、更理性、更具挑戰性

面對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父母一代人大多希望子女工作更“穩”,而新一代就業青年卻更加務實和注重長遠發展,對崗位、薪酬待遇的要求也更加理性。

從英國留學回上海的小關早早地為就業開始了準備,“我剛找到一份金融公司的工作,和我的專業也挺對口。雖然公司并不知名,但這是我第一份工作,我想認真工作,盡快積累些經驗。”

“哪怕是零薪酬,還得自己倒貼飯錢,我也愿意來這里實習,事實證明我的選擇對了,這里能學習到的技能無限!可以說顛覆了我的專業認知。”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實習的劉碩說。

除了對自身的認知更加理性外,不少就業青年將目光放到了更有挑戰性的工作上。有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上海外企計劃招聘的技術類和銷售類崗位需求最多,占比分別達51%和43.8%。

“銷售類崗位需要跑客戶、跑市場,也許沒有管理類崗位輕松,但是個人回報卻是比較實惠的。年輕人嘛,多賺一點錢,多跑一跑怕什么,太穩定的工作容易讓人懈怠。”在上海一家信息智庫就職的陳慶宇說。

“我覺得‘穩定’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一直窮著’。”心直口快的研究生二年級學生蘇沐陽邊說邊哈哈笑。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就業大軍云集的北上廣,不斷高攀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令年輕人的就業心態悄然改變。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公務員一直是年輕人追捧的就業“首選”。但這個“香餑餑”的人氣從去年起有了明顯滑落。國家公務員考試網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2.7萬余人,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約5000個名額,但是報名人數并沒有隨之增多,棄考人數卻在增加,2016年國考的錄取比例也下降至33:1。

來自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幾乎都表示,如果沒有殷實的家底,基本不會考慮公務員。理由基本歸納為兩點:收入少、難發揮專業特長。

面對艱難復雜的就業形勢,許多年輕人選擇了“逆向”就業:到西部去,到偏遠基層去。《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來自北京、上海地區選擇到西部、基層就業的畢業生比例不斷增高。中國政法大學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解廷民說:“我們既鼓勵同學們走向國家部委這樣的‘高大上’單位,同時也支持同學去基層工作。學生的就業方向既應該符合自身的發展需求,也要符合國家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實際建設需要。”

編輯:梁霄

關鍵詞:青年 就業 故事 創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精品亚洲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