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年輕的大國工匠 雕琢“飛天”夢想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題:年輕的大國工匠 雕琢“飛天”夢想——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總裝班組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52顆螺釘,一顆都不能掉!掉一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就不能準時發射!
朱航還記得,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前5小時,在近60米高的塔架上,他和隊友正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做最后的總裝工作,“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矗立著的塔架微微晃動,“90后”的朱航深吸一口氣,1顆、2顆、3顆……把貨運飛船艙門上的52顆螺釘一一擰開。
揭開艙門“裝貨”、擰上螺絲封艙,2個多小時的工作中,朱航和隊友屏氣凝神,配合默契,讓這驚心動魄的工作“一氣呵成”。
這是一群雕刻夢想、“組裝”飛天重器的年輕人,平均年齡33歲,他們是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神舟總裝班組。
匠心傳承:航天器的“產房”
神舟總裝班組日常工作的地方,是北京航天器總裝大廳。這里溫度、濕度、清潔度恒定。任何人進大廳,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登記,換上專用衣帽,在風淋門里吹風除塵才能小心翼翼地進入。
中國200多個航天器的總裝、專業測試和空間環境試驗工作先后在這里完成,從深空探測、科學試驗,到通信、遙感、導航衛星,可以說,這里是中國航天器的“產房”。
在這里,神舟總裝班組的工匠們,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神舟系列飛船、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等10多個載人航天器,將我國11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
這里,走出了給航天員關艙門的特級技師孫占海,有“永不停歇的發動機”之稱的高級技師姜旭,有最能管事的副組長郭樹海,有“跟自己過不去、死磕到底”的班組長張舸,有“既有高顏值、又有高本事”的美女高級技師王穎……這是一支傳承有序、不斷成長的隊伍。
2016年圓滿成功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中,青年人賈海利、張亮已從老師傅孫占海手中接過了為航天員關艙門并送去出征前最后祝福的重任。
“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在這里誕生、傳承。
匠心磨礪:精益求精保成功
今年34歲的張舸是神舟總裝班組的班組長,曾擔任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裝操作指揮。
他記得,在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裝任務中,他和隊友需要完成共計40余冊工藝文件中規定的1181道工序,涉及工步數超過15000步,落實到工步動作更是高達近80萬次。這80萬次操作,一次都不能錯。
在神舟飛船總裝過程中,需要在視線不可見的區域完全憑借感覺盲操作安裝直徑只有3毫米的螺釘,并且身體要在扭曲將近180度的“瑜伽式”狀態下完成安裝。
面對這一挑戰,張舸在模擬艙內反復練習,讓身體在扭曲狀態下不抖,讓螺釘精準到位,不掉不偏。
一遍不達標就再來一遍,一天不達標就加班苦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張舸在螺釘盲操作中,可以做到身體穩如雕塑,微小螺釘安裝“一次成”,緊固力矩“一把準”。
隨著總裝工作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如今神舟總裝班組也將三維結構化工藝系統應用于型號總裝研制全流程,先在電腦上進行總裝模擬和演練,然后開展實際操作。在神舟十一號任務中,神舟總裝班組采用機器人精密裝配的新方法,一舉使這一總裝工序的效率提高50%以上。
匠心革新:我與飛船共成長
多年來,神舟總裝班組始終堅持創新總裝工作方法,在載人航天器研制過程中解決了100余項總裝技術難題,確保了載人航天研制任務的順利開展。
年輕的電裝高級技師王穎是神舟總裝班組中創新青年的代表,她針對神舟十一號飛船任務新的技術要求,創新研制出一種專用的固定工裝,形成一項總裝“絕技訣竅”,成功應用在飛船18個熱回路的粘貼和固化工作中,大大提高了今后所有類似裝配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6篇。她說:“和飛船一起成長,值!”
據介紹,這些年,神舟總裝班組先后獲得了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為代表的國家及省部級獎項10余項,成長出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為代表的航天特級技師和高級技師共5人,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章、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5人次,形成國家發明專利14項及載人航天器總裝絕技訣竅論文近40篇。
默默奉獻,開拓創新。神舟總裝班組的年輕人,用雙手練就精湛的技藝,雕琢出一個個飛天重器,他們把青春交付事業,將成功獻給祖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總裝 神舟 飛船 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