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中國書的流變:最早的中國書是簡策

2017年05月03日 11:01 | 作者:林山 |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2. 昂貴帛書是簡策的補充

帛書是指以縑帛為書寫文字的載體的一種文獻??V帛是絲織品的通稱。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植桑養(yǎng)蠶和織造絲織品的國家。傳說在公元前3000年,嫘祖已發(fā)明養(yǎng)蠶織絲了。但最初這種絲綢織物是做衣料和裝飾品用的,至于什么時候用來寫字作書便不可考了。


木活字印本《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銅活字版《古今圖書集成》

雕版印刷技藝展示


據(jù)文獻記載,春秋時代已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了。到戰(zhàn)國時代則比較普及,如《墨子》一書中多次提到“書于竹帛”。一般認為帛書晚于簡書出現(xiàn)。

縑帛質(zhì)地輕薄,幅面寬闊,容易書寫和攜帶,并且可以根據(jù)文字的長短任意剪裁,舒卷方便,易于保藏和閱讀。所以帛書克服了簡策所存在的種種缺點,是書寫材料的一大進步。但縑帛畢竟是一種貴重的絲織品,并非一般人所能制備和擁有,所以有“貧不及素”之說。因此帛書的出現(xiàn),并不能完全代替簡書,長期以來竹帛并行,而且作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仍然以簡策居于主要地位。

由于帛的貴重,作為書寫材料自然比不上竹木使用的普遍,加上縑帛更易損壞,不易保存,所以古代帛書實物能流傳下來的極少,考古發(fā)現(xiàn)遠沒有簡書那么多。

1908年,英籍考古學家斯坦因在甘肅敦煌發(fā)現(xiàn)兩件縑帛信件。信上沒有注明日期,據(jù)同時出土文物考證,系公元15年至56年間之作,即西漢末至東漢初期的帛書實物。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一件覆蓋在棺木上的彩繪帛畫,畫幅全長20.5厘米,上部寬9.2厘米,下部寬4.8厘米,成T型,用朱砂、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繪成。畫面大致可分上、中、下三個部分,分別表示天上、人間和地下的景物,或系傳說,或系生活的寫實,或系想象。

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有大批的帛書發(fā)現(xiàn),共26件,12萬余字。內(nèi)容包括《周易》、《老子》等。其中有兩部《老子》抄本,分別定名為《老子》甲本和《老子》乙本,每部上下兩篇,次序與傳世的本子相反,今本《道經(jīng)》在前,《德經(jīng)》在后,故《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而新發(fā)現(xiàn)的帛書,則是《德經(jīng)》在前,《道經(jīng)》在后。


編輯:楊嵐

1 2 3

關鍵詞:活字 發(fā)明 印刷術 中國書的流變 中國書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乱码专区 |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少妇 | 午夜国产欧美理论在线播放 |